燕姨娘也是个没福的,竟也走了。导致姜清杳现在身边没有大人看顾了。 三夫人便想指个自己院里的妈妈让跟着去东林寺,好歹先对付一年。 “让我想想,我院里的人都脱不开身呢……嗯,顺堂家的,对,高顺堂家的挺老成的,她在家里闲着呢,让她跟着你。” 得用的不乐意给姜清杳用,扒拉出个在家赋闲的给姜清杳。 姜清杳低头:“多谢母亲。” 还好这里是叫“母亲”、“父亲”、“爹”。因为是原时空不用的称呼,所以用起来反而流畅。 反正是演嘛。 要真让她喊“爸”、“妈”可能反而要难住她。 回去便让大家收拾东西。 一听要去一年,大家其实都不是太想去。去个十天半个月可以,那是玩,去一年……那是受苦去了。 但又有什么办法呢。主人发了话,哪是你想不想的问题。 她们甚至没有辞职的自由。 奴婢又不是雇工,奴婢签的是身契,此身此命,姻缘孩子,都归属主家。 姜清杳喟叹也庆幸,至少二次投胎没投成奴婢。 “钱箱子得带上。”她早想好了,直接分配,“青燕留下看家,钥匙先给巧雀。” 唯一高兴的人大概就是青燕了。 她不用跟着去!自己一个人守着院子,那把门一关,不是能睡到自然醒了? 甚至院里没人,她还可以偷偷地睡姑娘那张填漆床。 遂解下腰间钥匙给巧雀,叮嘱:“可看好了箱子,钥匙别离身。用了钱要记清楚,别回头说不清。” 尤其强调:“等回来赶紧还我,我可太不放心了。” 钥匙就是权力。她预先打了伏笔防止巧雀在这一年时间里哄了姜清杳,回来不还钥匙。 中学生的年纪在这里搞职场政治,令姜清杳侧目。 姜家上上下下的人此时都围着京城归来的沈夫人母子转,个个都捧着他们。 三房一个姨娘的过身,于别人就是随个分子钱就过去了的事。 只有三房的四姑娘姜清杳,麻衣孝带地上了车,带着几个箱笼,两个丫头两个婆子,安安静静地往东林寺去了。 门上的婆子瞧着她登车,小小身形披麻戴孝,看着怪可怜的。 …… …… 云鹃跟车夫一起坐在帘子外头。巧雀跟婆子们在后面车里。 姜清杳一个人在车里呲着牙直乐。 好好好,就先在寺庙里修行一年,一年后再回去,就算“仿佛变了个人”也都说得通。 那时候,新生活才真的开始。 马车往东林寺去,多半天的功夫就到了。 棺木并不往这边运,那动静太大,一个妾还不值当的这么折腾。其实燕姨娘死的不是时候,赶上沈夫人省亲,为着怕冲撞了沈夫人,当时就给运出去了,听说已经匆匆下葬。 如今姜清杳就是抱着燕姨娘的牌位过来而已。 仆人已经提前来打点了,待她们到了,自有知客僧招待。寺庙这种地方就是常有人寄居,东林寺在方圆百里算是香火比较盛的,大户人家做法事做道场都找他家。原就修得许多院子、精舍便是做这用途的。 姜清杳在这里被安排了一间小小院子,不大,但打扫得非常干净。虽和家里院子比起来简单朴素了许多,但到这儿来的人本来也不是来享福的。 知客僧说:“小僧法号淳远,姑娘但有事,都可找我。” 知客僧就是要跟香客打交道的。姜清杳不知道姜三老爷给庙里布施了多少,做道场又要花费多少,但她瞧着淳远眼神灵活,身上没什么香火气倒是烟火气挺浓的。 她就咳了一声,唤道:“巧雀。” 这是来之前她就跟巧雀说好了的。 走到哪都得是钱开路。但她也不敢太直接,怕原身说不出这样的话,只能故作天真地问:“我们去了,是不是准备些赏银,师父们给姨娘念经便更认真些?” 青燕和巧雀都点头,很认可。便提前准备好了。 巧雀便将预先备好的荷包拿出来。 淳远飞快地接过荷包揣进袖子里,表情和眼神都特别真诚:“阿弥陀佛,百善孝为先,施主尽可放心,但凡心诚,所求必应。” 法事、念经什么的,当然好好做是更好的。但主要还是,姜清杳希望自己这一年的生活能方便点。 荷包里装的是铜钱,沉甸甸的,姜清杳觉得自己够心诚了。 看这位师父的眼神,这诚意他也接收到了。 姜清杳一低头,袖子掩住脸,哽咽了一下:“多谢。” 等淳远离开了,高顺堂家的不满地道:“以后有事,姑娘都提前与我商量了再做。” 她男人唤作高顺堂,是三夫人的陪房,如今跟着三爷,前程也还算好。但她一直没什么差事,赋闲在家,如今忽然得了个差事,虽算不得什么好差,总强过在家闲着。 有差事才有工钱。没差事,主家只供给一口基本的米粮。所以人人都想领差事。 这个差事预计为期一年,说起来也不算差了。只是没什么后续发展空间。因为姑娘们长大都是要嫁出去的。人力资源有限,三夫人一个庶子媳妇,自己还要在这个大宅门里打拼、宅斗,不太可能把自己的陪房送给个庶女。 大概就是对付完了这一年,她跟四姑娘就各归各院了。既然如此,高顺堂家的就没打算太投入。不出岔子就行。 但她瞧着四姑娘姜清杳年纪不大,不免有点想拿捏的心思。 姜清杳并不怕她。因为这是个跟原身就不熟的人。 姜清杳只怕被熟悉的人看出来换了芯子,跟不熟的人就没什么可怕的。 她说:“一点银钱小事,有什么要商量的,我又不是不能做主。别累着妈妈,有大事再跟妈妈商量。” 人的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高顺堂家的第一次拿捏就没成,便觉出姜清杳不是个软和人,干笑道:“我盯着她们收拾屋子去。” 便抢先进去了,遮羞。 巧雀咋舌,凑在姜清杳耳边夸她:“姑娘真会说话。”以前可没看出来。 姜清杳趁机对她说:“你记住,我没有姨娘了,以后不能像从前那样。” 巧雀很认同,点头:“是,姑娘说得对。” 高顺堂家的在屋里高声唤,她便赶紧进去帮忙了。 这个时空有点身份的人,不分男女,出门都极其麻烦。不光是衣服、用具、被褥这些东西要自备,甚至连马桶都是从自家带的。 姜清杳先在厢房里喝茶,看着高妈妈、李婆子、巧雀、云鹃还有两个来送她们的健妇铺床摆物,整理箱笼。 待都收拾好了,男仆和健妇们与高妈妈作别,回去了。 高妈妈来告诉姜清杳:“家里每个月会来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