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狼书屋 > > 病娇探花阴湿爱 > 分卷阅读4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49(1 / 1)

春日的果,夏天的冰,秋季的进补,寒冬的炭,没有缺的。 小院门一关,一院子都是自己人,舒舒服服。 甚至佛诞日她真的帮家里在东林寺订到了院子。 本来这该是大房的事。东林寺香火鼎盛,这日子里订不到院子也常见。老太太那意思,能订得上当然好,订不上那也没办法。 姜家虽然富庶,但地头上又富又贵的人多得是,这时候银子也不好使了。 但老太太礼佛,大家都知道她嘴上虽然说着没关系,心里头肯定还是期盼能订上的,只不想让自己儿子为难罢了。 一如往年,果然今年的佛诞日大房也没能给订上院子。老太太嘴上说着没关系,眼里是有失望的。 谁想到三房忽然站出来,说托了关系给订上了。 虽然是和别人家共用一个院子,老太太也喜得破天荒地使劲夸赞了三夫人一通。 三夫人少见地在老夫人跟前体面了起来,扬眉吐气。 回来她就使人将姜清杳叫到跟前好好夸奖了一番——这次能挤进去,全靠姜清杳联络了她师父。 姜清杳非常谦虚:“孝顺母亲、祖母,原就是应该的。女儿岂敢居功。只是我在师父那里放了大话……” “你放心。”三夫人笑吟吟地伸出几根手指,“今年的香油钱,老夫人给了这个数。” 哇哦。 姜清杳脸上露出了笑容,但依然接着问:“那我师父那里……” 三夫人笑骂:“瞧你操心得。” “你放一百个心。这是大人操心的事,有我在呢。”三夫人抽了张纸给她,“喏,这都是给你师父备的。” 谁说出家人就放下红尘了。在有些时空,僧人其实就是份职业,还是带编制的。 姜清杳飞速地扫了一遍这张礼单,不是,该说是供奉清单,彻底放下心来了。 三夫人道:“不薄了了吧?” 托首座大和尚的福,让她扬眉吐气了一回,她便也出手大方。更不要说这次给东林寺的香油钱和供奉,老太太都交给她来办,中间过手,岂能没有油水。 稳赚的。 姜清杳从前仗着小孩身体成人灵魂又在这刚没了亲娘的空档,露柔弱让人怜,显聪慧讨人喜,又坚持不懈,终于磨得首座大和尚收了她这个记名弟子。 这种关系在当时多少是有些感情因素在的。但分开久了,不维护就会淡去。人跟人之间都这样。 所以姜清杳得时时去维护这份师徒关系。 姜清杳屈了屈膝,脸上带着发自内心的笑:“母亲比我周到多了,竟办了这么厚的供奉。师父看到定然是高兴的。” 三夫人用手隔空点她,对孙妈妈说:“瞧她,如今跟师父竟比跟我们还亲。” 孙妈妈捧场地笑笑。 姜清杳也不费那力气非要在三夫人跟前作八面玲珑的模样,干脆只傻笑,省心省力。 春去夏至,夏去秋来,等烧上了炭盆,裹上了银鼠皮内里的锦绣冬袄,便是一年又过去了。 这个时空的人讲究翻年就算了长了一岁。 果真裙子变短、鞋子变小,小姑娘发芽似的抽条长个。 一起上课的年纪最大的堂姐及笄了。堂姐妹们都参加了她的及笄礼。然后有一天,这堂姐就忽然不来上课了。 二娘笑嘻嘻:“她订下来了。” 订下来了就是订亲了。订亲了就不上这些姑娘家的课了,一边跟在自己母亲的身边学些理家的实践,一边收心开始为成亲、认亲的那一天准备针线活。 其实怀溪这里本就以桑麻茶叶出名,纺织、刺绣业都发达。 很多人家成亲喜服、喜被这些大件的东西都找专业的绣坊。姜家自己就有绣坊,大件全不用姑娘家动手。 女孩子躲在自己房中不过缝一些给未来公婆叔子伯子小姑和亲戚们的小件。 最主要的还是让女孩子收心,好好养性子。 “四娘,你叹什么气?”大娘转头问姜清杳。 “没有。”姜清杳摸着喉咙敷衍,“嗓子不舒服……” “春日里干燥,要多喝水。”大娘说,“母亲昨日里赏了我些好茶,回头我叫桑儿拿些给你。” 二娘嚷嚷:“母亲怎地只给你,不给我们。” 大娘还没回答,坐旁边桌的二房的堂姐掩口笑:“你才几岁,与你姐姐有什么好争的。先紧着你姐姐,然后才是你,还有好几年呢。” 大娘啐她,又上手去拧。那堂姐笑着躲开。 二娘也懂了,扮个鬼脸:“我才不争。” 种种女儿家憨态,天真可爱。 姜清杳托腮笑看。 先生进来了,女孩子们都安静下来。 姜清杳翻了几页书,抬头看看女孩子们乖巧甜美的模样,又望望窗外枝头绿意,侧耳听鸟雀叽喳。 及笄了就说亲,说亲了就不再来上课了。所以课堂里女孩子们的年纪都不大。 在这个年纪,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尚不知道眼前时光的珍贵。等许多年过去后,大概才会慨叹“当时只道是寻常”吧。 与她们不同,姜清杳这二次投胎的人极其享受并珍惜眼前时光。 不必为衣食住行操心,这是童年、少女时候才有的幸福。成年之后再没有过了。 在这里除了每天给长辈晨昏定省像点卯一样,也没有其他迫不得已的社交了。嫡母三夫人有子万事足,也不怎么稀罕庶女们的奉承,也没兴致磋磨她们,高兴了甚至还赏点什么。大家各安本分。 姜清杳每日和可爱的女孩子们上完课,回到小院把门一关,袖子一挽,杳花弄草多么惬意快乐。 要是能把时光就定在这里该有多好。 但那是不可能的,即便是在不同的时空,时光也是一样流淌,挡不住。 又过了一年,去了京城的几个姜家郎君回来户籍地参加童生试。长房的四郎和三房的大郎一举考中了秀才。虽只是秀才,却是实实在在的功名,而且一次两个! 姜家阖府上下喜气洋洋,大把地洒喜钱。 三房尤其双喜临门——大郎中了秀才之后,便成亲了。 原本成亲就是预订好的,中不中都要成亲。但中了,就喜上加喜了。 三夫人满面生光。 但这之后,姜家郎君们却不再回去京城跟沈家读书了。 阖府上下都喜气洋洋,只有老太爷却叹气,姜大爷等几个儿子小心翼翼地陪着。 “那就这样吧。”老太爷惋惜。 姜家的郎君们以后不回京城,还是在家读书了。 为什么呢。 “跟不上。”长房的四郎老实承认。 姜清杳的大哥更是说:“你们不知道我们压力有多大,沈家的人……太会读书了。我们真的已经很刻苦了。” 可是被沈家的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