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狼书屋 > > 穿越成雍正女儿后 > 分卷阅读21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218(1 / 1)

竟然有些看不清底下大臣的面容,竟然差点将站在前排的礼部尚书错认成兵部尚书,险些闹了笑话出来。 他下午就在畅春园里转了一圈又一圈,最后才下定决心写了那么一份诏书下来。 “朕登基五十余年,日夜勤政,不敢懈怠。然如今天命将至,眼疾日重,恐难以继续执掌朝纲。朕思虑再三,决意效仿尧舜,禅位于雍亲王胤禛。” 禅位圣旨一出依附于雍亲王府下的门人们顿时炸开了锅,就连后院的女眷们都没有想到过她们居然有机会成为皇上的妃嫔。 年长的如武氏本来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过去了,结果没想到人快四十多岁了,还能听到这么一条喜讯,等到皇上登基之后,她们这些潜邸嫔妃自然也会跟着水涨船高,日子肯定要比在王府里更好过。 至于年轻的像耿氏则忍不住又开始有些胡思乱想,雍亲王子嗣不丰,如今膝下长成的一共也就四个儿子,除却李侧福晋的三个儿子之外,剩下的那一个就是她的弘昼了。 弘昼是幼子,性子又有些淘气活泼,还算是受胤禛宠爱,他早年间又养在福晋膝下,算起来也算是半个中宫嫡出,万一…… 她本来还有些想头,结果内务府那边还在准备新皇的登基仪式,康熙那边就派人下旨说要接弘昐入宫教养——这是按照培养弘皙来的。 她顿时泄了气。 弘昐的婚事安排在年末,原本他只是亲王的儿子,福晋出身低一点也没什么事儿,如今摇身一变成了圣上的儿子,还是长子,这其中的意义可就不同起来,一时间原本要跟他结亲的西林觉罗氏府上恭贺的门槛都要被人踏破了。 结果他那位丈人鄂尔泰也算得上是有脾气的,直接闭门谢客,不管你是朝中大臣还是宗室王爷,一率只说家中在为女儿备嫁没空招待。 大清也没有出现过太上皇的先例,按照道理来说,新皇登基应该入住乾清宫才是,但是谁又敢让康熙去挪位置呢? 最后内务府的人只好苦哈哈的找上胤禛,他们原本想的是将怀愍太子先前所住的毓庆宫收拾出来,但是胤禛直接拒绝了。 毓庆宫对汗阿玛意义非凡,哪怕二哥先前犯下过多大的错事,也不是他可以比较的。最后胤禛想了一遍紫禁城内的宫室,和内务府那帮子人商量过后定下了养心殿作为他的寝殿。 除此之外雍亲王府女眷的封位和移居的宫室也成了内务府需要头疼的问题,按常情来说雍亲王登基后康熙的那些嫔妃就应该搬到宁寿宫或者寿康宫去,但是由于人实在太多了,寿康宫里还住着太后,如果全部搬到宁寿宫去肯定是住不下的。 内务府拿了章程去给康熙,最后还是他拍板说让成亲封府的皇子奉养母亲,其余那些无子的嫔妃则全部住到宁寿宫去。 倒是皇后应该住的坤宁宫,如今已经变成了萨满较祭祀的地方,肯定不好让福晋直接住进去,最后胤禛将长春宫给了福晋。 等到分封嫔妃的时候也简单的多,李氏作为唯一一个生育了三子一女的侧福晋,理所当然的被封为贵妃,住在翊坤宫。 耿氏封为裕妃,武氏封为宁嫔,早就去世的年若初被追封为妃,倒是连封号也没有,早年间被打发到庄子上去的宋氏也已经过世了,胤禛念在夭折的两个女儿的份上,追封她为嫔。 而至于弘晖——胤禛坐在养心殿里想了一夜,最后追封他为端亲王。 新皇后宫空虚,膝下子女也不多,朝臣中难免有人心思浮动想要送女儿入宫,结果奏请选秀的旨意刚递上去,就被新皇批复了两个字下来—— “没钱。” 国库穷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哪怕这几年虞燕一直小心经营着大清对外的海上贸易,每年交大把大把的税额进国库,但是康熙晚年花钱如流水,再加上年纪越大心越软,许多贪腐的官员都没有下狠心处置,西北那边又一直在打仗,所以国库里实际上每年都处一种倒贴的状态。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Y?e?不?是?i???????é?n?2???②?5?.???????则?为?屾?寨?佔?点 虽然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康熙如今只是禅位,所以朝中许多老臣都还没有太把新皇放在心上,大部分的奏折还是朝着乾清宫去,下面有促狭的比如九阿哥之流甚至还笑称胤禛是个“纸皇帝”。 结果到了九月,雍正忙完登基后的琐事,下的第一道政令就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自即日起废除人头税,改为按田亩多少征税,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 摊丁入亩的诏令虞燕早有有所耳闻,只是没想到原来竟然是雍正刚登基没多久就推行的。 但是她转念一想,历史上因为康熙突然驾崩而导致传位疑云的事件在这个时空并没有发生,说不定历史早就悄然改变了。 “姑父确实心系百姓。”星德忍不住有些感慨,“只是这道政令恐怕难以推行下去。” 其他地方都还好说,只是江南那边本就是富税重地,也是豪强聚集之处,不管是谁被派为钦差前往此地估计都要在一个不大不小的跟头。 雍正派去江南负责此事的人名唤李卫,此前在户部担任郎中一职,是在当时的雍亲王 手底下负责干活的,如今雍亲王摇身一变成了万岁爷,他这个手下人的身份自然也与往日不同。 推行摊丁入亩是雍正登基以来第一道政令,李卫早就做好了准备摩拳擦掌等着新官上任,刚到江南那边时不管是李煦还是孙文成等当地的制造都对他恭恭敬敬的。 他本以为这趟差事会办得非常顺利,结果在江南那边逗留了将近两三个月的时间,吃喝玩乐倒是没少去,一谈到正经事,不管是李家还是孙家都推脱身体不适,又或者是家里出了什么大事。 这样下来饶是李卫那样一个还算得上圆滑机灵的人都不免有些挫败,最后只好按照实情上奏雍正—— “江南豪强沆瀣一气……新政难以推行。” 除却孙李两家滑不溜手外,其中还有一家豪强姓张,李卫派手下人去打听过消息,听说是廉郡王府上大阿哥生母的兄弟,如今江南这边一部分的粮食都是由他售卖,虽然还达不到垄断的地步,但是也靠这赚得盆满钵满。 很难说这其中背后是不是有人在故意阻挠万岁爷推行新政。 江南的三月春雨绵绵,李卫在专门为钦差提供的宅院里恍惚间觉得自己仿佛像被笼子关起来的金丝雀一样,直到下人跑进来他才缓过神:“出什么事儿了跑这么快,后面有人在追你?” “大人!京城那边来人了!” 那小厮喜来本就是李卫的家生仆人,和他也算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知道他这段日子为了推行新政耗费心血,整日头疼的不行,眼见京里万岁爷派人过来帮衬他们大人,自然觉得是好事一桩。 李卫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