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四太子,只有个小不点一人骑着黑色马驹手里还牵着一匹骏马,鹰隼就挂在小马驹的身上。 当时完颜家人就懵了,他们四太子人呢? 二太子宗望立即冲入草原中寻找弟弟去了。 所有人都认得出喜气洋洋的武德帝姬手里牵的那匹马正是出发时完颜兀术的坐骑,马政腿瞬间就软了,金国的四太子不会死了吧!那他们这些人能活着走出金国? 阿骨打的神情很平静,甚至微笑着问武德帝姬鹰是她的战利品吗。 年幼的帝姬高兴得小脸红扑扑的,笑嘻嘻回答:“是啊。不单雄鹰是我的,现在这匹大马也是我的了。” 完颜们当时脸色就阴沉下去,马是女真人最重要的伙伴,战场上马没了人也活不长。四太子的马到了武德帝姬手里,那四太子人呢? 这么个五岁的女娃娃,她有什么办法将兀术的马牵走?难道因为兀术遭遇到了猛兽遇难了? 当时的气氛,马政回忆着,那是一片肃杀啊!要不是二太子完颜宗望回来在阿骨打耳边言语一番,大概率四太子兀术无碍的,若非如此,马政觉得自己这波人当场就得被女真人五马分尸祭天去。 车厢晃动着,马政默默抱紧怀里的汤炉,小声问道:“武德帝姬,那金国四太子当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二太子宗望回来后,阿骨打就邀请众人回到席上继续吃喝酒肉,甚至在酒席间便提出联盟之事,谈妥。 赵芫掀起眼帘瞥向做贼一样紧张兮兮的马政,哼了声,“就那么回事呗,我射下了鹰,赢了他。” 不是,我是问那四太子人怎么样了,马政想继续追根究底,但见武德帝姬小脸露出‘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鄙视表情,不由老脸发红,闭上了嘴巴。 啊,还是很好奇! 他用眼睛去瞅对面的呼延庆,呼延庆大马金刀坐着面无表情,无视了他的暗示,似乎对所发生之事一点也没有好奇之心。 呵,丘八少智。马政鄙视之。 赵芫闭上眼继续休息,心里默默计算此次出行的收获。首先,第一次离京,这是收获。其次,见到了女真人当下的状态,朝堂和谐统一,完颜阿骨打是个强而有智慧的统治者,想要从内部入手,必须等到阿骨打身死之后。女真的军队由各部落组成,眼中只有利益和对上级的服从,装备不齐全,但应当正在越来越齐全(吸收辽国的军队军备)。 现今乃至往后多年,女真人都在以战养战,用掠夺来的资源奖励军队,促使士兵保持贪婪和杀性。导致女真人全民好战、兴战的局面。 日后要应对这样的一只军队,必须截断其利益输送,让女真士兵对打仗是否能继续获得利益产生疑问。时间长了,便能动摇他们的军心,士兵的勇武也会大打折扣。 靖康时能做到这一点的,做的最好的正是宗泽,他所在之地严防死守绝不冒进,金兵无法破城,无法劫掠,只能消耗他们自己,自然就会退兵。当然,这个前提是,其他将领也能做到宗泽的程度。可惜大多时候,金兵总能劫掠其他城池,卷土重来。 而一劳永逸的办法,就是打垮金军,打怕金军,追着金军*殴打,打到他们老家!这一点,岳飞能做到。 未来的我能做到吗。 思绪从这里断开,赵芫睁开眼睛,马车停在路边修整,金国随行的使者李善庆骑马溜达过来,笑呵呵地向众人搭话。 这李善庆打仗没本事,做官没智慧,只有人缘和嘴皮子利索,于是获得了出使宋朝的机会。他主要任务是将金国的国书送到,再从宋国带回正式的国书。 原本,阿骨打和完颜们商议的结果,是宋国不予国书,那他们便也不予。在原本的历史走向中,正是因为缺少国书作证,灭辽之后,宋朝连索要燕云之地都拿不出正当的立场。当然,关键原因是大宋太弱。 转折点就在冬猎宴上。 当时,完颜宗望着急地寻找弟弟,终于在一片芦苇荡中发现了他。不知武德帝姬究竟对他做了什么,兀术始终一言不发,也不许检查他的身体。但单从外表判断,宗望猜测兀术或许吃了大亏……两支辫子现在只剩一支!秃了半边!!!这是何等耻辱的事情! 完颜宗望将此事告知了父亲阿骨打,完颜兀术则没再回到宴会。 宴席上,阿骨打再次试探宋使,发现宋使中的呼延庆果真勇武不凡。五岁的帝姬射鹰赢了他的儿子,而使臣的武力也非比寻常,由此可以推断,宋国果然非常强盛!富饶!人才众多!联宋之事非常重要! 于是原本的口头联盟,成了正式的国书联盟。燕云十六州正式以文书形式在联宋当中归属给了宋国。为未来宋国取回燕地大大增加了筹码。 金国上京。 见过宋使之后的完颜希尹愈加奋发图强,更加努力学习汉字编撰女真大字。 手底下的心腹来报,从辽地又俘虏了一批学富五车的文人回来,问希尹大人要不要去挑选人手。 被俘虏到上京的辽国文人们并没有受到苛待,他们被安置在上京城新修建的宅院中,希尹来时,便见堆雪的庭院里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正仰目望天,似在欣赏此处,任由飞雪簌簌落在其肩头浑然不觉。 或许因为年轻人的外表实在优秀,只站在那里不动便是君子端方,简单来说是光看着就有文化。希尹挥退领路的小吏,好奇地上前询问这人的姓名来历,又问他为什么不到屋内避寒取暖。 面对金国高官,年轻人的姿态依旧从容,他说:“如果呆在屋内,怎能令大人第一个见到的是我呢。” 原来这气质不凡的年轻人是在自荐!完颜希尹明白过来,十分诧异。过去从辽地得来的文人大多倨傲,不屑为女真人所用,很多时候需要他们许以重利、恩威并施才会放下架子为大金效力。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主动自荐的,并且还是品貌如此优异的文人。 “你在辽国时当过什么官?”希尹问。 “未曾为官。”年轻人微笑对答,当希尹明显露出不信任的神情时,年轻人继续说道,“我姓康,名文菽,祖上可追溯至周朝康叔。至我这一支,辽帝昏庸,已经无人愿意出仕。比之辽帝,金国主有明主之相,文菽有心效力,特来自荐。” 周朝,希尹思来想去,差点晕乎,商周流传至今的家族!这样的人竟因为辽帝的昏庸无道,愿意弃暗投明! 等等,就他一个,也没说有什么亲戚在辽国当官,恐怕家族早已没落了吧!完颜希尹清醒过来。不过心情依旧很不错,康文菽一看就是有才华的人,用金钱名利可以得到他的效忠,不亏。 希尹说,“既然如此,你就先到我身边,助我编撰新字吧。” 名为康文菽的年轻人正式成为金国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