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不太妙,他只得画一画饼了:“金人南侵后,国库差不多消耗一空,确实很艰难。但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现今国家和平,百姓安定,接下来只要好好休养生息,多多开源,很快就能恢复到从前。” 李纲提起财政问题,也不是来打击人心的,而是给所有人提个醒,国家现在的主要问题还在于安全问题上,走错路坏了官家的大事,到时候被拉去填坑也不是不可能。 李相公家中的这场小会议的内容,很快就呈到了赵芫的案头上。 一群朝廷大员义愤填膺地跑到宰执家里会面,皇城司的人可不是吃干饭的,万一是想商议造反呢?对吧。 赵构比他们还义愤填膺,在一旁添油加醋地说,“官家,您信任李相公和张相公,可是他们俩现在大权在握,已经敢在家中设立‘小朝会’了,日后还不知道会干出什么事情。臣请详细调查今日参与会面的大臣!” 仔细翻看完众人的对话,将密折扔回桌案上,她斜斜看着赵构,“查完全给办了?” 全办了,朝廷可就成了空壳。赵构也就是习惯性地请示一下而已,此时挠挠鼻尖,讪笑道,“也可以查而不办嘛,以后想办再说。臣是看不惯他们对官家您抱有怨言。” 赵老九经营皇城司经营出职业病来了,看谁都想办掉。赵芫干脆换了方向问,“你忙着查办何矯他们,有结果了吗。”要是因为官员们对政策有异议有不满就把人办掉,而一味顺从的官员却可以保全身家,那和昏君有什么分别,国家迟早完蛋。 “已经初具眉目,很多在各部不起眼的官员向太上皇投诚,和何矯等人亢壑一气,他们有意图颠覆朝廷的嫌疑。”赵构眨眨眼,他还是有脑子的,知道把自己摘出去,“如今记录在册的京官人数,已经达到七十六人。” 赵芫思索片刻,道:“其中五品以上的有几人?” 赵构:“有二十三人。” “三品以上有几人?” 赵构小心翼翼地说:“有两人。” 三品,那就是赵官家赵芫身边的大员了。 他以为赵芫会出离愤怒,毕竟赵芫才是当今的官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自己的左膀右臂居然要反自己,如果是他赵构今日坐在这个位子上,那不用说,全都拉进皇城司里大型伺候,都砍了! 但现实里,赵官家只是很浅地冷笑了声,非常淡定地说:“朕有些迫不及待等着瞧他们打算用什么反朕了。” 面对赵官家的笑脸,赵构默默地缩了下脖子,然后庆幸地想,幸好自己站十娘这边,突然很有安全感呢。 ................................................ 第115章 文人战争 【一国之本在于人,一家之本在于人。 何为人哉?】 新一期的报纸头版头条上,巨大的标题占据了所有读者的视线。 “这文章题目为何如此之大?是否印刷错误?”拿到报纸的书生询问书店老板。 老板摸着胡子,满脸古怪:“何止题目过大,你瞧它的下面。” 书生刚刚只注意到巨大无比的标题,闻言,再细心一看,不由大吃一惊道:“题目下怎是空的?” 不止他一人,买到新一期报纸的其他百姓亦惊诧地大呼小叫。 只见那天引人瞩目的又粗又黑的标题下放,空出了一块版面,旁的位置却依旧印刷的满满当当。 “果然印刷有误!”人群里有人大呼。 “老板,这文章只有题目,没有内容怎么行?快快向印刷厂讨要这部分内容。” “正是正是,如果不然我可要退货了。” 刚刚还看热闹的老板顿时正襟危坐,连忙安抚乱糟糟的人群,“诸位稍安勿躁,今早送报来的中科院学生是看过报纸的,没有什么异议。” 中科院负责报纸的编辑印刷,既然中科院的学生都没有异议,说明报纸内容没有错漏。 那么,一道醒目题目横在上头是个什么意思? 方才第一个出言的书生眼神一变,他想到了。 是考题! 朝廷的官员通过报纸头条,向天下学子士人出了一道立意极其宏大的政论题! 。 “这李清照又想做什么?” 坐在家中还未上朝的官员们也看到了这道【何为人哉】的题目,有的不屑一顾,有的则陷入沉思。 在官本位的士大夫眼里,这道题立意就有问题,就是的完完全全的病句。 马车在路上哒哒哒慢悠悠地朝皇城行驶着,车内,御史中丞与礼部尚书分坐两侧,礼部尚书摸摸花白的胡须,沉吟,“一国之本在于人,看来咱们不去找她的麻烦,她却是破釜沉舟定要与我等作对到底。” 往日这位老尚书平和温吞的沧桑眼眸此时倏然射出了精光,“一国之本确在于人,然‘人’非‘人’也。所指的国之本是一国君主,是文武百官,是天下的读书人。 自古以来,但凡强盛的国家,礼乐完备,礼乐崩坏则国家衰亡。位置的尊卑与主次,是礼乐的核心。” 而他一眼就看出李清照此题的问题所在,未曾基于尊卑主次出题,反而有探寻一个国家当中,究竟谁主谁次的意味在。 “呵,她这是自掘坟墓啊。”王时雍笑了,“官家不会任由李清照动摇国本。” 在他看来,当今官家赵芫实非女子也,权欲甚至超过男子。别看官家整日将北地百姓放在嘴边,历朝历代将百姓时刻挂在嘴上的集权君王难道少了吗? 不过都是为了稳定巩固王朝之统治罢了。 “不如让事情闹大,为了江山社稷,我相信官家必定会出手对付这位由她自己一首提拔起来的院士。”二人相视而笑。 。 今日朝会上,礼部提出劝学一事,专门送了一套《资治通鉴》到赵芫的书房。《资治通鉴》无疑一部出类拔萃的好书,成书于神宗年间,一经问世,文人学子无不追捧。成为了读书人必读之书。 赵芫读过,而今,礼部重新将它摆到了朝堂上,真的只为了劝学? 翻开来,内容首页,便是‘臣司马光曰:臣知天子的指责中最重要的是维护礼教,礼教中最重要的是区分地位,区分地位中最重要的事匡正名分。什么是礼教?就是法纪。什么是区分地位?就是君臣有别。什么是名分?就是公、候、卿、大夫等官爵。’ ‘四海之广,亿民治众,都受制于天子一人。尽管是才能超群、智慧绝伦的人,也不能不在天子足下为他奔走服务,这难道不是以礼作为礼记超纲的作用吗。’ ‘所以,天子统率三公,三公督率诸侯国君,诸侯国君节制卿、大夫等官员,卿、大夫官员有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