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司业又问了些有关温暄喜好的问题,她也都一一答了。一问一答间,小船便驶达了目的地——知育园。
大约是这里和戒律堂都算不上书院教学的地方,来往的人很少,一路上,温暄都没有见到在书院的学生。
下了船,温暄便跟着盛司业办好了一系列入学手续,也领到了属于自己的校服、书籍和住宿牌。
她一手抱着衣服,一手去接书,自然也没法再细看,只在匆匆之间瞥见有本《神法编纂》,正是之前盛司业提起的那本。
“你情况比较特殊,我也就只能大约估量下你的水平,暂时将你安排在了高等部一年级。”
温暄点了点头,应了一声以示自己知晓了。
盛司业看了一眼温暄的住宿牌,上面用端正的楷书刻了“晴水榭”三个大字。
“我们现在先去你的住处安顿一下,明日你便开始正式上课。”盛司业说着,又带温暄上了之前那艘小船。
第11章
神族人口不多,生育又不算容易,每百年的新生儿都也不过几十个。如此一来,书院一个年纪的人自然多不到哪里去。
随着小船的一路行驶,盛司业也顺路介绍着书院:
“书院里学生们的年龄跨度很大,新入学的孩子们才三百多岁,还是要人手把手照顾的年纪。快毕业的孩子已经一千八百岁了,到了自立的时候。所以我们也就按年龄分成了三个级部。”
说到这里,盛司业指了指小船左侧的一座拱桥,拱桥那边的水道旁都建了雕着不同情景的护栏:
“那边就是低等部,刚入学的孩子们要在那里学习近一千年,之后才会升入中等部。”
一千年?
温暄顺着盛司业指的方向看过去,便看见拱桥旁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友爱园”三个大字,行笔之人的笔锋收的极好,一笔一画间只能感觉到温和,并没有什么铁画银钩的凌厉。
过了友爱园以后,小船又过了四五个岔路,才缓缓停了下来。
到了这里,往来的学生便多了不少。少年少女都统一穿着白色校服,走动间坠在腰侧的环佩相碰,传出细微的玉石之音。
码头处整整齐齐的停着一排样式相同的小船,有的学生正在站在码头上等着登船,有的则已经上了船,衣袂翻飞间小船便缓缓起航,或是顺流而下,或是逆流而上,秩序井然。
温暄今日穿了身天青色的襦裙,对襟的衣领上对称的挂了两个流苏,添了几分俏皮。走在穿着统一的学生中间时,总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好在这种格格不入的尴尬感并没有持续多久,她们很快便拐入了小巷,不消片刻,便走到了晴水榭。
晴水榭是一座轻巧的双层小楼,庭前引了水道里的水造了一方歪歪扭扭的池塘,不过倒是并没有像人间多数园林中一般种着接天碧绿的荷叶,水面澄净的像是倒扣的一方天光。
池边种着一棵高大的凤凰花树,正值花期,树冠上盛开的凤凰花红的像是在翠绿中燃起了火,美的有些惊心动魄。
盛司业只把温暄送到了晴水榭门口,便止了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