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知道荀元柏在皇帝跟前的分量。 赵知府本人也是个长袖善舞之人,在听到荀元柏的大致描述后,几乎是没有丝毫耽搁,连夜赶到了这里,问话邹县令。 满朝文武官员,任命、调任、免职等所有的事情,皆是需要皇帝点头才可以,知府按道理来说并无直接处置、罢黜一个县令的权利。 但知府可上谏朝廷,且对县令进行约束、调查、问责等。 官大一级压死人,赵知府这次如此重视此事,要仔细调查,且赵知府上面有靠山为其说话,这邹县令可以说是彻底玩完了。 江米夏和江正信等人了解了这赵知府来县衙的原委始末,而赵知府得知他们一行人已经来到县衙,便在公堂上向他们问了话。 不必添油加醋,江米夏和江正信等人,只如实描述当时的情景,最后在证词上摁了手印。 赵知府是个身形中等,脸型略方,面向看着颇为正派的中年男子,在问完了话后,直接从案后走了下来,“有关邹县令和柴家之事,本官已经差不多问了个清楚。” “邹县令早先年因为仰仗岳丈一家才能读书科举,顺利出仕为官,对岳丈一家颇为畏惧忌惮,甚至颇为纵容,妻弟柴开福在几年前便开始强占良田,抢夺许多村中的产业,强行索要钱财,让多地的村民苦不堪言。” “柴开福这次盯上了江家村的瓷窑,幸得你们不畏强权恶霸,也不被这些恶衙差蒙蔽,这才让柴开福不曾得逞,也让本官有机会肃清这些朝廷的蛀虫,为朝廷铲除此等宵小。” “你们这次,可是立了大功呢!” 赵知府说话官腔十足,话说的也有些过于在面上,但听来听去的,这理儿却是一个不错,且有一句话说的十分明白,江家村这次揍那些衙差没有半分错处,反而是立了功。 原本在从县城城门到县衙的路上,许多人想着,既是赵知府来了,这事儿也就好说了,他们江家村功过相抵,大约也不会被罚。 但现在的性质,是从无错,变成了有功。 有这个荣誉在头上,那可是了不得的! 江家村的人闻言,各个都是喜气洋洋的。 晌午的饭,江家村的人是在县衙吃的。 缘由是赵知府为犒劳抓获柴发和那些狼狈为奸衙差的江家村人,特地从外面酒楼里打包了酒菜,在县衙里摆上了一桌。 八凉八热,足足十六道菜,连喝的酒都是汾酒。 江家村的人只觉得这面上实在有光的很,自打吃饱喝足从县衙出来后,便始终都是昂首挺胸,得意洋洋的,甚至回到了江家村后,足足说上了好几日。 “能在县衙吃上一顿饭,还是人知府大人请的,这辈子也算是圆满了。” “可不嘛,那席面,也是够气派呢!” “咱们江家村的日子过得也算富足,可那么好的席面,咱也是头一回吃呢。” “祖坟冒青烟了啊……” 在这般炫耀了足足十几日后,县衙那又来了消息。 说是邹县令因为贪赃枉法,纵容家人巧取豪夺,已是被罢黜官职,与其妻子柴氏及妻弟柴开福下了大狱,不日后要流放西北。 起抢夺来的钱财及产业,能归还的一律物归原主,寻不到原主的,充入国库,用于修缮县城水渠、河堤使用。 新任县令李忠安,不日后即将走马上任。 而说起这新县令李忠安,整个县城可以说也有所耳闻。 耕读世家出身,先前科举时第十八名进士,在翰林时便被人称赞,先前在旁的县城任职县令时,也是被百姓称赞,此次调任到这里,原来县城的百姓,也是争相送行。 第122章 读书 对于李忠安的到来,满县的百姓可以说都是津津乐道,充满憧憬。 就连江家村这种偏远的小村庄,现如今茶余饭后的闲谈也是有关新县令之事。 日子眼瞧着入了冬。 初冬的天儿,还不算太冷,但每日晨起时,路边已经泛黄的草丛以及落叶上已是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 荀元柏要离开江家。 缘由是因为不放心德音寺那边的慧智大师照顾他的那几盆药草,要回去看一看。 再来,冬至之时,皇上要举行祭祀,他这个天师,必须要一同随行,所以也要及时赶往京城。 荀元柏走时,拉着宋景韫依依不舍,更是唉声叹气的。 真是可惜了,气运这么好的小郎君,要是能跟他一块去京城就好了。 不过这种事,大约是不可能发生的。 毕竟江娘子在这里,小郎君肯定是哪里都不肯去的。 长吁短叹了半晌,荀元柏也没忘记问一问宋景韫,“小郎君,你有没有什么话想跟我说啊。” 毕竟是气运超强小郎君,他若是有话说上几句,那他一定受益许久呢。 “嗯……”宋景韫想了一会儿,“荀夫子一路顺风。” 荀元柏,“……” 这话说的当真十分客套。 不过既然小郎君都说了,那他这一路肯定也会十分顺遂的,也算是对他的一种祝福吧。 “还有别的吗?”荀元柏有些不死心的追问。 宋景韫想了一会儿,“往后得了空,常来家里坐坐?” “还有别的……吗?” 宋景韫再次认真想了一会儿,“若是下次荀夫子是直接从京城过来的,可否带些京城的小吃或者零嘴回来?” “还……有别的吗?” 宋景韫看着荀元柏这一双眼睛中透出的晶亮的光,恨不得要从他这里挖到什么宝藏一般,后脊梁竟是有些发凉,只缩了缩脖子,“不带也行……” 荀元柏,“!!!” 大约是他不配得到小郎君的祝福和指点! 收拾了一下稀碎一地的心,荀元柏坐上了车,带着一堆刘氏让他带着路上吃的油酥饼。 油酥饼加了肉沫进去,外焦里嫩,热气腾腾的时候最好吃,但若是冷了,外面的焦皮也越来越酥,吃起来时也是越嚼越香。 荀元柏路上往嘴里塞了一块。 也成吧,好歹做这酥饼时,也是小郎君帮着烧的火呢。 ---- 送走了荀元柏,江家恢复了往常。 作坊和瓷窑也如往常一般忙碌。 竹编作坊和瓷窑的生意好,江米夏收益见涨,眼瞧着那个小木匣里头的银子越来越多,江米夏已是盘算着明年再买些田地的事儿。 江米夏甚至盘算着,要不要趁着现在手中有些本钱,再扩张点别的生意。 “你说咱们是攒着买田庄,还是说再看看做些旁的?”江米夏想听一听宋景韫的意思。 但她问完后,停了半晌,也没听到宋景韫的回应。 江米夏埋完装木匣的银子,回头一瞧,看见宋景韫正坐在床边,低着头,凝神沉思。 小赘婿有心事! 江米夏心中顿时有些担忧。 自到了这里后,小赘婿素来是心中有什么疑问便说出来的,像这样一般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