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狼书屋 > > 农门相公是锦鲤 > 分卷阅读15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52(1 / 1)

有光的很。 但江正信这几日也有些头疼。 因为江春宝不见了。 大约就是院试放榜的那一日,到了晌午时,江有财和张氏急匆匆来寻他,两个人皆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这要江正信喊人帮他们找寻江春宝。 说是晨起的时候,江春宝还在屋子里头嚎叫哭闹,动静极大。 江春宝这疯癫实在有些时日,即便江有财和张氏心疼,这心里头也是有些厌恶和恼怒,对待江春宝也不如从前那般尽心尽力,听着这样的哭闹和嚎叫时,当做没听见,各自做各自的活。 后来见没有了动静,也只当是喊的累了,睡着了,便都没在意。 此时正是秋收之时,地里头活多,连带着孩子的冯氏都去地头帮着拾掇棒子,家里头是没有人专门看着江春宝的。 加上江春宝这段时日特别怕人,成日的往被子里头躲,除非方便,平日里是连床都不肯下的,所以二房一家,基本上也没有要看管江春宝的心思。 所以一直到了晌午,一家子吃完了晌午饭,张氏拿着饭食要进屋子里头劝江春宝吃饭时,发现床上的被子被团成了一团,江春宝早已没了影子。 找寻了屋子的各个角落,院子,地里,乃至附近邻居家,依旧没有寻到江春宝,且打听了一番后,也没有人看到过江春宝。 江正信虽然有些不喜江有财一家,对于江春宝这个刚愎自用,自己考不上童生,背后总是说宋景韫坏话的行为也颇为不喜,但这好歹是江家村的人,他这个里正也不能不管。 所以在得知此事后,江正信便安排村中的青壮年到到处找寻和打听。 但,从晌午寻到晚上,不但几乎将整个江家村翻了过来,就连附近的几个村子,也都仔细打听了一番。 江春宝音讯全无。 没有任何一个人看到过江春宝的身影,江春宝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般。 跟先前江春宝被咬的事情可以说几乎一模一样,诡异无比。 江有财一家仿佛天塌下来了一般,脸色难看无比,更是哭的几乎直不起身。 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整个江家村的人每每路过二房时,都能听到二房隐约传来的哭泣声,心中也是摇头叹息。 江有成一家对于这件事情,也觉得惋惜无比。 虽然跟二房关系不睦,但到底是一个祖辈出来的,血脉姻亲,到了这个份上,江有成也不能坐视不管,到处打听找寻了一番,甚至还出钱做了寻人的告示,张贴了悬赏,算是做了他身为三叔的本分。 ---- 九月中旬,新晋秀才要正式入文德书院读书。 江米夏和宋景韫回到了县城中的宅院居住。 文德书院原是有寝室,读书的书生住宿皆是免费,吃饭的话,因为文德书院有补贴,费用极低,不过宋景韫因为愿意陪着自家娘子,一日三餐都回去吃,就连晚上也是回去睡觉的。 江米夏自然比较习惯宋景韫时常在身边,对此事也没有反对。 且白天宋景韫去书院读书,八宝坊那还不曾开始营业,她一个人在家中没事可做,偌大的一个院子空荡荡的,有宋景韫时常回来吃饭,她也能动些心思,惦记着给宋景韫做什么样的饭食。 不过这凡事皆是起初新鲜几日,等真正要当成一项任务来做时,终究会觉得有些压力。 尤其江米夏于厨艺上而言实在没什么天赋,会做的菜寥寥,尝试做新菜时,也总是以失败告终…… 看着宋景韫每日回来时,吃饭时都味如嚼蜡,却还是满脸笑容地夸赞一句“娘子手艺真好”,再将满碗的饭食都吃个干干净净,江米夏这心里头愧疚感满满。 小赘婿每日辛苦读书成为了秀才,为家中免去了许多田税,可以说为家中出了极大的力气,她身为娘子,却连最基础的可口饭食都做不出来,这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但提升厨艺显然也没什么效果…… 思来想去之后,江米夏决定一日三餐的,从外面买了回来吃。 这个时代没什么添加剂地沟油,且广告效益也大都依靠口碑,外头卖的饭食大都是真材实料且可以入口,买回来吃经济方便,也算是一桩不错的事儿。 于是,江米夏开始了每日到街上寻找各种美食的任务。 今儿个晨起是豆浆油条,晌午是八宝饭、烟熏鸡,晚饭是酱肘子,溜藕断,葱油花卷。 明儿个晨起是豆腐脑,肉包子,晌午饭吃糖醋鱼,炒什锦,晚饭则是白菜炖肉,豆腐汤…… 可以说,每天都不带重样的。 眼看着小赘婿吃的香甜,自己也大饱口福,江米夏觉得这个办法实在是好,甚至问那些干净卫生,滋味做的也好的酒楼和饭庄各自要了菜单回来,自己定上一个十日的食谱。 每日按着食谱去买饭回来,简单方便。 这日,江米夏拎着糯米鸡,红烧茄子还有扬州炒饭回家,思量着晌午该做个什么汤时,便瞧见巷子里头几个大婶和大娘在说话。 第169章 抢了盐 深秋天气,早晚有些寒意,但晌午时日头晒得极大,也暖和的很。 如村中一般,这县城里头各家做针线活的妇人喜欢凑在一起,一边互相帮衬着做活,一边聊聊天。 这聊天的内容,大都是八卦四邻或者分享各自获得的情报。 譬如这家的猪肉降了价,那家的米铺这两日分量足、秤给的高,布庄这几日有便宜的布头卖。 又或者,谁家的姑娘出了嫁,哪家的小子有了出息,谁家新增添了新的营生门路…… 总之,各自交流一番,好在遇到事情时,能够互相扶持帮助。 这样的相处方式,在没有宗族庇护的县城中,是基层民众常见且常用的。 江米夏对这些习以为常,但在经过后,隐约听到了那些人的聊天内容。 “这就是那个家里成天家里头不见灶房冒烟儿的小娘子吧。” “就是她,看她拎着食盒,估摸着又是刚从酒楼里头回来。” “不知道买的什么菜,闻着怪香的。” “咋的,嘴馋了?” “嘴馋啥,家里头又不是吃不起肉,我跟你说,可别学她这幅模样,平白糟蹋钱呢。”一个姓牛的妇人撇了撇嘴。 “糟蹋不糟蹋吧,外头那些酒楼里头做的菜的确是要好吃许多呢。” “可也是真的贵!就拿这荤菜来说,一只鸡买起来才几个钱,可酒楼里头给你一拾掇,一炖的,得翻三四倍呢,那素菜就更别说了,一个茄子才两三文钱,可酒楼里给你一炖,一个菜就问你要好几十文那,坑死人呢。原本动动手就能做的事儿,非得懒得要死,去这般的花钱,这叫啥,这叫作!”牛氏喝道。 “你这么说也是,老人常说,小嘴吃倒泰山,这吃上头若是不计较的话,真真儿是要把一个家给吃垮了呢。” “看她家那个小郎君白白净净,说话细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