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狼书屋 > > 庶子无为(科举) > 分卷阅读37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373(1 / 1)

吭, 没叫大人背一下也没喊过一声累,就怕说了这一声,爹娘就不要他们了。 赵氏无奈, 只能提议道:“孩他爹,要不我们就在那馄饨摊子上吃一顿,正好问问老板,再想想去哪里吧?” 孙有福下意识的就想反对——他们什么人,还能去吃馄饨?一碗馄饨少说得十五文,哪里能费这个钱? 但是刚刚他找了一路了,也没个头绪,回头看到妻儿又累又饿的样子,默默将到口的话咽了回去,脚步一转,就带他们往馄饨摊子走去。 两个小孩儿内心欢呼雀跃却不敢表现出来,孙有福却是心里想着,就算是死也做个饱死鬼,万一实在找不到赚钱的门路,那就只能在这里卖了两个孩子,给他们找一条活路。 “麻烦店家,来两碗馄饨,再多要两只空碗。”孙有福让妻儿先坐,自己走到正在包馄饨的老板娘面前轻声道。 老板娘头也不抬,响亮道:“两碗菜肉馄饨四十文。” 竟是比他们老家那里还要贵出五文钱一碗。 孙有福拿钱的手顿了一下,最后还是仔细数出了四十文钱,交给了老板娘。 老板娘这才抬头看了一眼孙有福,然后又看到她馄饨摊子上唯一的一桌客人,马上就知道是怎么个回事了。 “得嘞!你们稍等,大馄饨一会儿就来!” 孙有福愁眉苦脸地坐了回去,果然不一会儿,两碗大馄饨就来了。 因着他们要了两个空碗,孙有福见空碗里也放上了一碗馄饨汤,馄饨汤里有猪油,上面飘着几粒葱花,闻着很香,再一数那两碗满满当当的馄饨,里面竟然每一碗都多出来两个。 老板娘热情招呼:“快趁热吃啊!” 孙有福一家分吃了两碗馄饨,连汤都喝了个精光,一粒葱花都没舍得剩下。 老板娘包完了馄饨,这个时候就这一桌客人,笑着打招呼:“大兄弟是江川县来的?” 老板娘的老客人里有几个江川县的客商,和孙有福的口音一摸一样。 孙有福连连点头:“是啊,老家过不下去了,我们一家想来河阳县碰碰运气。” 这个老板娘倒是个好心人,闻言直接拖了一张条凳坐过来,仔细讲了起来:“你们一时要是没有落脚的地儿,可以去县衙那边做一个就业登记,县衙那边正缺人做事,到了哪里包管你们能做上活赚上钱。” 孙有福一听“县衙”二字,顿时就吓住了,连连摆手:“这如何使得!这如何使得!” 老板娘“哈哈”一笑,明白孙有福在怕什么,给他解释道:“咱们这个县衙可不比别处,里面办事的都是青天大老爷,只要你不违法乱纪、作奸犯科,那人家都是按规矩办事,每日里去登记的人多了去了,没听说过县衙里人吃拿卡要的,而且马上就会给你安排地方。就算一时之间没有合适的地方让你去,也会安置你们到“慈幼堂”去,“慈幼堂”你不知道吧,这可是我们知县夫人亲自在管着的,谁敢胡来?大兄弟,你就放一百个心吧,只要来了我们河阳县地界,咱们沈大人是绝不会让你饿死的。” 一说到河阳县的父母官沈大人,老板娘这个话头就停不下来了,真的假的传言一股脑儿门都说了出来,甚至说到最后,老板娘一脸庆幸地感叹:“咱们沈大人啊是天上文曲星下凡,是财神爷的关门弟子,是整个大周朝最好的父母官,在沈大人的地界上,你啊,就放宽心吧!” 孙有福听完这一席话,仍然觉得有些云里雾里——这世上还有这么好的官? 见孙有福还有些不信,老板娘不高兴了,甩着脸子道:“你不信是吧?你看看我,我家男人以前种地,我给人浆洗衣裳,一年到头吃用干净落不着一分银子。现在呢,我男人在香皂工坊招过去做工,他现在是中级技工,一个月二两半银子,我有点手艺,就开了个馄饨摊子,沈大人专门给我们划了地方,每日只交五文钱,保我摊子安稳,日日有差役在这条街巡逻,谁敢闹事,头一个逮他!到我收摊的时候,还有专门的人来收垃圾,整条街都是干干净净的,你看到没?没有沈大人,你说我家能过上这个好日子么?” 孙有福大张着嘴巴听完了,再没有敢不信的,吃完了馄饨后,就照着老板娘指点的方向去了县衙门口,果然就看到县衙门口的东边支着一个小棚子,棚子前有两个人在排队,里头有个书吏模样的人在登记着什么,县衙门口站了两个胯刀衙役,威武不凡。 一看到这些穿着公服的衙役书吏,孙有福忍不住就腿一软,下意识地就想低下头赶紧走。 谁知道却被那个眼尖的书吏一眼看到了:“前面挑担子的汉子,是来登记的吗?到这里来。” 孙有福慌忙抬头,见果然是在喊他,他又想走又不敢走,只能抖着腿走了过去。 W?a?n?g?阯?f?a?B?u?页?í????ǔ?ω???n?????2???????????? “把户籍文书给我,有没有什么擅长做的事情?” 孙有福手忙脚乱地从怀里拿出一张纸,递了过去,颤抖着声音道:“俺会种地,俺媳妇会做衣服。” 书吏快速登记好,又问他:“今日刚来吗?有没有落脚的地方?” 孙有福吓得说不出话来,只会摇头。 书吏快速写了几笔,又从抽屉里拿出一块绿头木牌交给孙有福:“带着这个木牌,交给“慈幼堂”管事,他们会给你安排住处,管一日三餐,三日内必给你们安排好去处,去吧。” 孙有福拿着木牌子离开县衙门口的时候,整个人都有些恍恍惚惚——这就完事了?他们一家就这么简单要在河阳县落脚了? 有地方给他们吃住,还要给他们安排事做? 孙有福感觉自己在做梦,他一言不发地按照书吏说的路往前走着,走着走着他的眼眶里满满溢出了泪来,他没有想到这一切都是真的,他们一家好像真的可以在这里生存下去了。 未来依旧迷茫,孙有福也不知道他们会走到何方,但是至少这好似是一个欢迎他们的地方。 像孙有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大多在原籍过不下去了,“慕名而来”,迅速被接纳,而河阳县本地人也越来越以自己是河阳人而骄傲。 当京城传来旨意,河阳香皂被选为了贡品,以后还将大批量地供入皇室后,所有初时觉着自己冒着极大风险投入香皂生意的士绅商户们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供给皇室的价格自然是较低的,但是也能从中赚到一大笔,毕竟这是一个极为稳定且大量的生意。 而更加重要的是,河阳香皂从此以后打上了“贡品”的标签,这就是最好的广告,有了这个金字招牌,以后无论他们卖到哪里,都绝不会缺生意。 相比于河阳人的欢呼雀跃,京城之中渐渐发现这件事情始末的官员们开始面色不对了。 原本也有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