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初代剑圣在沙民的心中,就如同神灵或者伟人信仰般存在。 那些信仰比较传统的沙民,会在第一缕晨光出现的时候,和剑圣以及剑圣学徒们一起,向着东方进行晨间仪式。 孟溪忽然明白,为什么剑圣坛要修建在东郊广场上,因为那里是整个城镇的最东方,是每天早晨最接近第一缕晨光的地方。 今天她就不跟着一起练了,孟溪全神贯注观察广场上的所有人,身上的缩微摄影设备也专门做了调整,一部分拍摄广场,一部分拍摄天空。 她想看看剑圣晨练开始时,会不会像昨晚那样,让天空中闪现发光圆盘。 天还是灰蓝色的,如果圆盘出现,会很显眼。 “当” 东郊广场的南部小院里,一座大钟被敲响,声音雄浑,几乎能传遍整个港口区,一群鸟类从港口飞起,市场那边的猫猫狗狗也都停止了乱叫。 一场数百人规模的仪式庄严开启。 “……群星之尘,融入我的身体,我的灵魂……” 深红色的巨石阵中央,透明的剑圣石碑前,一个嗓门和身高都非常突出的红袍剑士大声诵念碑文,向石碑,向晨光,张开了他的双臂。 在他身后,数百人也做出了同样的动作,张开双臂,迎接第一缕光。 虽然隔得很远,但孟溪仿佛能感觉到,有那么一瞬间,这一群人的呼吸进入同一个节奏,几乎融为一体。 随后,孟溪在今日的报告里,详细描述了这场仪式,以及自己远远观察的感受。 她引用了蓝星世界一句传播很广的名言,描述这个画面。 “清早起床,拥抱太阳,满满正能量……” 而与此同时,在蓝星世界,参加第一期超凡力量研究项目的志愿者们,在项目研究组拿到孟溪的初步调查报告之后,也开始了第一天的训练尝试。 “白骁哥,你觉不觉得,这个很像公园大爷大妈那个‘拥抱太阳’。” “别说话,你呼吸错了,重来。” 白骁作为第一期志愿者,一本正经地按照测试项目的标准动作,向着太阳,做出拥抱的姿势。 就是不知道蓝星世界的第一缕晨光管不管用。 不过,远的不说,这动作拉伸颈椎腰椎倒是不错。 这群原行动组干员,现志愿者,就这么在研究区的操场上,完成了第一天的晨练。 第30章 蓝星世界,异世界工作组下属一号综合研究中心。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工作,工作组以孟溪家的单位小区为中心,将附近的小区、公园、和一部分未开发的高新园区,做了新的规划,在此建立了异世界一号综合研究中心,用于异世界相关的研究工作。 最近一周,这一带原本的居民已经妥善安置,补偿和迁居都已结束,工作组按照保密原则,对外暂时使用了其他理由来解释迁居原因。 现在,在研究中心的1号综合训练场,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远方的楼宇只在薄雾中露出一个深色的轮廓。 而天边的第一缕光,就在这些楼宇轮廓后边出现,穿过薄雾,为城市轮廓镀上了一层白色的光边。 白骁等一行人,作为第一期超凡力量项目的志愿者,正在训练场上做项目有史以来第一次的晨间训练。 看见天边雾气下的白光,众人立正站好,听指导员口令,开始超凡者剑圣的晨间训练。 “全体都有,第一套训练动作,预备!” “深呼吸,开始。” 指导员话音落下,白骁昂首挺胸,双手十指张开手心朝上,双臂自然举起到身体两侧与肩同高,双眼目视远方的阳光。 他集中精神,用诗朗诵的口吻,念出了异世界剑圣石碑的碑文。 “……群星之尘,融入我的躯体,我的剑,我的灵魂……” 幸好旁边的其他志愿者,朗诵起来也是汹涌澎湃,这让白骁的感觉稍微自然了点。 他一边继续念,一边按照《剑圣训练指导手册(第一版)》的要求,努力想象阳光之中存在某种力量,然后用意念引导这光线里的力量进入自己体内。 由于《指导手册》是根据孟溪提供的资料,也就是异世界大块头先生的口述主观感受所编纂而成的。 其中关于“晨光力量”的形态,以及引导进入体内的具体方式,都非常的抽象、主观,不可量化也无法检测。 所以此时白骁只能全凭自己中二时期的想象力,想象自己看到了某种发着光的小颗粒,隔着远远的距离,直接从远方的地平线上,缓缓地流向他的双手,然后随着他的呼吸,流遍他的身体。 接着他控制呼吸逐渐减慢,减慢,最终进入平和的屏息凝神状态。 最后,心中数过三十秒,白骁放松,恢复呼吸。 这样的训练一直持续了半个小时,直到晨光有些刺眼,太阳也升到了树梢,志愿者们才重新列队,原地解散。 不过在回到各自工作岗位之前,每位志愿者还要上交一份训练日志。 日志内容要求诚实记录自己训练时的心理活动,以及各种主观感受,以供超凡力量项目组研究分析。 回到训练场边上,白骁和志愿者们排队上交身上的一部分感应器,这些小部件是用来记录他们的各种生理数据的,他们在参与项目的全程都将佩戴这些设备,只不过晨间训练的时候要额外多戴一部分,而平时工作中只要佩戴一套基础版本就可以。 从加入超凡项目志愿者那天开始,白骁就在佩戴这些装备,现在已经基本习惯了,不论室内工作还是室外工作,他都不会受到影响。 离开训练场,白骁去食堂吃了点包子和紫米粥,然后和超凡项目组的同事们分别,前往情报组的办公区。 从前天开始,他除了参加超凡项目组的志愿者工作,还需要在情报组,参加“杀人蜂专项”行动小组的请报分析工作。 “杀人蜂专项”的任务目标是寻找两个世界可能存在的联系。 之前作为疑点的小龙虾以及杀人蜂毒素信息,已经作为目标线索登记在列,并且录入了他们单位的人工智能情报分析系统。 通过各种民用商用大数据项目锻炼出来的成熟人工智能技术,现在已经应用到了情报分析、军事指挥等诸多重大领域。 不过在这些领域,人工智能的主要工作还是海量数据筛读,辅助决策。 主要决策部分还是要由人来进行,智能系统只是减少一些数据方面的工作量,从而让大海捞针变得可能。 白骁作为“杀人蜂专项”小组的情报分析人员,最近的主要工作就是运用这套系统,从蓝星海量的情报中,寻找他们需要的蛛丝马迹。 今早的两界通讯里,孟溪向工作组提供了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