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刚刚来到异世界那两天,这种模式还出现过。 常常是在她击杀一些异世界生物的时候。 在她开始在异世界稳步探索之后,这种随机模式就不再出现,一直到现在。 可是现在她也没击杀什么生物啊,这画面是怎么出来的? 孟溪略有迟疑,她考虑了一下湿地所处的蓝星世界位置,觉得自己可以把通讯器放进去试试,和工作组进行一次随机联络。 不过在她刚刚把发信器放进去,还没来得及建立联系的时候,这个随机出现的原世界画面就消失了。 古怪。 孟溪坐回桌前,把这次意外画面也记录进报告里。 大概是因为到了夜晚,孟溪写报告的头脑也有点活跃,在她将刚才的随机画面追加进报告的时候,顺手还把先前报告中有关随机联络画面的内容引用到了今天的报告里。 然而就是这次顺手的引用,让孟溪发现了一个日期上的巧合。 她第一次触发随机联络的日期,也就是她第一次来到异世界的日期。 这个日期,竟然和医师贝尔所说的,夜间仪式中第一次出现发光圆盘的日期,重合了。 孟溪之前从未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考虑过。 因为从条目归属上说,穿越事件和夜间仪式事件,分属不同的研究组,不同的项目组。 现在发现这莫名重合的日期,孟溪忽然产生了,把这几个条目关联到一起考虑的想法。 能否从她穿越,到原世界画面的多次变化之中,找出变化的日期,和其他条目的日期进行对照。 如果这些条目都在同一天发生了某些变化,也许就意味着它们在背后有着某种关联? 这倒是一种可能性。 于是她的报告又追加了一点,关于关联多条目进行分析的建议。 不知道在这方面,后续能不能有所发现。 孟溪收好报告,上床休息。 明天她要去看沙罗公告,看看沙罗那边能公开多少闪电教徒的消息。 还有那个战场上的节点人断肢,如果和节点人接触,不知道她是否能用这个断肢得到一些从节点人角度看待闪电教徒的情报。 对了还有那半截脚印,明早得让同事们给个加急分析报告,看看以往采集的环境样本里,有没有和那脚印上的绿泥有关联的。 如果能找到关联,她或许能直接发现闪电教徒的据点。 最后,孟溪强迫自己放下思考,进入休息状态,睡着。 第41章 第二天清晨,孟溪醒来,原世界画面开启,孟溪一边用水盆里的水擦脸醒神,一边向工作组汇报工作。 物资方面,在她的手机送进异世界画面后,系统同步数据期间,孟溪的各种需求会一并提交,装备组和物资组的同事们将根据需求清单和样本清单,一边给她更换装备,一边接收她发回来的样本。 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流程优化,这其中已经不需要孟溪在现场过多参与,孟溪只要按照新的工作流程,在写报告的同时把各种清单同步到工作系统内,今天再和蓝星世界进行一次同步,就能完成全过程。 看上去就是,交手机,交物资装备,等同事们准备完成,然后取手机,取物资装备。 操作步骤简洁高效,每次原世界画面交流,孟溪就像一辆F1赛车进站,换胎、加油、清洁、调节风翼,一气呵成。 当然这只是数据、装备和物资的操作部分。 情报方面和任务进展方面,还是需要孟溪和工作组直接沟通。 现在,孟溪将昨日的调查进展做了简报。 详细报告也提交到工作系统,工作组的行动专家和各相关团队都在查看各自有权限的部分。 简报之中,孟溪提出了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工作组对她的提案表示支持。 因为昨夜的卫星通讯测试已经说明,有一方在夜间仪式中强行中断了“发光圆盘”现象。 至于是沙罗中断的,还是残余的闪电教徒操作的,现在还不清楚。 眼下清楚的是,想要弄清这背后的操作是什么,他们就必须了解沙罗清剿闪电教徒的现状。 而要了解清剿现状,孟溪有两条路线可走。 一是从沙罗内部入手,想办法接触沙罗中高层,或者接触直接执行清剿任务的成员,了解沙罗对闪电飞升教的处理情况。 二是直接从闪电教徒的线索入手,通过孟溪在战场捕获的脚印样本,分析脚印带来的泥土成分,有希望让孟溪进一步接近闪电飞升教,找到据点或者落脚点,和对方直接接触。 为此,工作组的同事们都在为这两条路线全力准备着。 除了装备组在紧张调整装备方案,研究组也在对孟溪带回的脚印泥土样本进行紧急检测。 土壤表现,矿物质,腐殖质,液体气体,再到微生物群落,用人工结合智能AI,迅速比对数据库中已有的所有样本,找出土壤可能出自哪里。 如果都比对不上,那就出具分析报告,估测土壤来源环境特征,比如是山地还是湿地,最近多雨还是多风等等,协助孟溪缩小搜索范围。 幸运的是,这次土壤匹配很快就找到了结果。 只不过这个匹配结果,让所有分析人员都感到意外。 孟溪带回的脚印样本,其土壤分析结果匹配到了两个数据库现存样本上,第一个是YSS1002081,第二个是A09-Sudd-75751。 这两个样本,看编号结构就知道它们来自不同的数据库,甚至不同的体系。 YSS1002081,名为流沙河近岸深层土壤样本,是孟溪在护送节点人商队期间,经过流沙河时采集的。如名称所示,它是流沙底部的地面土质样本,是孟溪当时站在流沙河岸边,用弩矢挖进流沙近岸从底层挖出的土壤样本。 如果把这个土壤当作线索,那直接推论是,由于参战的闪电教徒们脚印中带有流沙河底土壤,所以他们来自流沙河底部。 这肯定不太正常,流沙河上层是流沙,底部才是土壤,闪电教徒是怎么做到让脚下沾到流沙底部土壤的。总不能他们全都住在流沙河地下吧? 这是匹配结果里,第一个让人地外的地方。 而第二个,来自第二条匹配结果,样本A09-Sudd-75751。 这个匹配结果才是真的让人惊讶万分。 因为这个A09-Sudd-75751它根本不是异世界样本,也不在异世界数据库之中,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蓝星世界土壤样本。 来自南半球某洲大陆腹地的桑德湿地,是被人工智能从蓝星世界土壤大数据中筛选出来的。 如果从这个结果出发,直接推论是,参与袭击的闪电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