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和那些闪电飞升的骷髅不太一样。 不过,沙罗应该也不打算训练一堆闪电骷髅吧? 孟溪判断,沙罗还是更想通过选拔修行者,探究闪电石碑的奥秘。 在各种分析推测中,孟溪进入梦乡。 一夜过去,第二天清晨,孟溪醒来,原世界画面开启,孟溪和工作组交换想法…… 第45章 夜晚,两界通信成功建立后,工作组就收到了孟溪发来的有关备考超凡修行者学徒的情报内容。 老规矩,针对该任务的专项小组立刻开始组建。 许多社会、历史、人文相关的研究子组的研究员都被抽调了过来,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中心之外的教育部门的同事,也将通过专用网络参与项目,线上线下一体的专项小组工作空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按照应急预案准备完毕。 在空间里看到参与人员名单,同事们没想到装备组也被调了好多人过来。 应对选拔,还需要装备吗? 莫不是要做什么科技考试工具?这种事情道德约束委员会能同意么?难道这个专项组有豁免? “额,我们是来做练习册外部伪装的。” 装备组的姐姐拿出工作平板,给旁边历史组的小哥指了指第一次专项会议的议题清单。 议题清单上,各组研究员不仅要分析本次修行者学徒选拔可能会出的题目范围,还要在范围内出几套沙罗风格的笔试题。 也就是练习册。 而装备组过来,就是给这些练习册、复习提纲以及考点集合之类的册子做外部伪装的。 至于“科技考试”的想法,本次专项并不考虑。因为动用科技直接现场介入选拔风险太大,和收益明显不成正比。 “所以,孟溪这几天要天天刷题做卷子了?” 有研究员问道。 这位研究员带过学生也讲过课,但是给兄弟单位的同事出题,还是第一次。 “不光要刷题,还要背应答策略。” “应答策略是什么?” “额,就是应对选拔的策略,具体来说就是,作为选拔人员,你不能总是表现太突出,所以必要的时候,她还要可以做错一些题目。” “然后错也不能错的太离谱或者没有逻辑。” “比如关联知识点的题目,做对了第一题,却错了第二题,这就会有些奇怪。” “所以她不光需要知道考试可能会出哪些题,这些题分别怎么做。” “她还需要掌握哪些题可以一起错,哪些题需要单独错,错到什么程度比较自然……” 讲解的这位主任显然是参加了预组建会议的,她对本次会议的很多议题都有提前了解。 “这么多东西,她能记得住吗?” 研究员已经拿到了会议材料,里面有许多异世界书目,全都是从视频截取的书页图片拼凑成的,电子版纸质版都有。 这些材料,感觉上有十几本专业书那么厚,三天时间,掌握这么多内容,还要掌握对应策略。 突击考试周也没有这样的。 “所以需要咱们,帮她做些精简,做些提前量。沙罗的考试形式和咱们这里很不同,这也给了咱们准备的空间……” 主任说话间,会议正式开始了。 会上,新调来的研究员们明白了刚才主任的说法。 沙罗的选拔,尤其笔试部分,和蓝星世界的确很不一样。 沙罗的方式更简单,也更原始。相应的,可突破的点就更多。 “……沙罗并不会使用大型考场把所有考生圈在一起做卷子……” “……他们的笔试形式很像咱们的面试,由一位考官面对一位参选者……” “……考官口头提问,参选者自己将题目抄在答卷上,然后开始作答……” “……考官的题目可能早有准备,也可能是一时兴起,所以我们不光要对考官进行分析,同时还要策划一些引导技巧,对不同的考官,引导他们出我们最容易作答的题目……” 听着这些内容,小研究员连连惊叹,难怪现场不光有行为分析组的人,甚至还有测谎专家和微表情研究的情报部门同事。 因为孟溪在白天已经搜集到了大多数考官的身份,以及一些相关信息。 她们可以从孟溪以往的红砂镇记录里,找出许多和这些考官关联的记录。 比如孟溪以前调查市场的时候,曾路过某考官的宅邸,当时有一队送水果的小贩正在宅邸门口和宅内的管家结算订单。 孟溪的摄像设备正好拍下了这一幕,研究员们可以根据这一幕的水果数量,两人闲谈的内容,对考官家庭构成进行一定的推测。 这样类似的片段还有很多很多,都是孟溪在红砂镇到处活动的时候记录的。 曾经有许多小组对这些暂时无用的情报做过很多分类整理工作,现在它们派上用场了。 “只要我们捕获足够多的信息,就能够用这些信息,拼凑出每一个考官的画像。” “多大年纪,做什么工作,喜欢什么,每天的生活轨迹如何,家里几口人,和每个家人的关系如何,他们晚上是否在一起吃饭,吃饭的口味又是什么……” “信息不足的部分,我们会根据其他类似阶层年龄的沙民建模,来进行补充。我们的沙民行为大数据已经很丰富了,补充的准确度足以达到专项要求……” 研究员点头,这个大数据研究她知道,就在她们子组的隔壁,两组的研究室很近,组员们中午经常一起去食堂吃饭。 那个子组的工作,就是根据各种拍摄来的异世界情报结合研究员们的行为研究成果,构建沙民的行为大数据,记录各年龄各层次的沙民的各种生活习惯,然后再用这些数据去训练一个分析沙民行为的人工智能,通过数据和人工的不断修正,让人工智能可以完成各种沙民的行为建模。 最后达到的效果就是,只要给它一个沙民画像,它就能根据这个沙民的穿着打扮、动态表情、身处环境等信息,推测出这个沙民更多的相关信息,比如对方出现在这里是要做什么,他可能患有什么疾病,他今天心情如何,家里有多少人等等…… 当然不会每次都那么全面,也不会每次都那么准确。 尤其是现在还在起步阶段,能做出的推测准确率和丰富程度都不是太高。 但如果只是用来辅助,补充那些孟溪和专项小组还没有掌握证据的考官部分行为,暂时是够用了。 “这系统要是训练完善了,是不是还能传到孟溪的设备上?以后她看到什么人,除了自己凭经验判断对方的身份,还可以看系统提供的推测选项?” “没错,不过还比较远就是了。” “其实这技术最早应用是在民用的广告推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