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人猜来猜去,也没个结果,不过却有了一个统一的结论,那就是沈家最好是以巴结为主,万不可得罪了去。
沈沐提到着眼于北方,众人却也纳闷。
众所周知,北方一直在跟鞑罕人打仗,北地边民简直就是民不聊生,这里面能有什么机会?难道过去捡废铜烂铁卖吗?这也不行啊,要知道,铜铁之类的物资是由朝廷管控的,百姓私藏那也是天大的罪名呢。
所有人都想不通沈沐这话的意思。
“北方?入局?沈公子,听你这话似乎是有什么门路啊?”有人状似不经意的问了一嘴道。
沈沐笑了笑,却没有过多解释,他知道,这种事情,说多了反而不妙。他也正好趁此时间,可以看看这些人中,哪些是值得以后再一起合作的。
李老三想问,想了一想似乎与他并无甚相关,他既然投中了冰块买卖,那就要先将手里的买卖好生琢磨琢磨,才能利益最大化。
另外就是商盟一事,也是重中之重,他们李家务必要在商盟中占一席之地。
只是他却不知道,今日这么个决定,竟差点让他错失机会,等他好不容易挤进去,却是落后人一步。须知生意买卖就是一步落后,便步步落后,等到他后来追上,却是已经损失不少了,每每思及此,总令他扼腕不已。
而沈沐提醒这么一句,也并非是无的放矢。借着前世的记忆,他也知道朝廷对于北方的局面是有心想要改变整顿的。只不过他所知道的是,在前世朝廷最后的政令出来,却是要在几年之后了。
而他现在之所以这么笃定,是因为有了陶溪这样一个变数。
陶溪遇上了魏丞相,并且还与魏丞相相谈甚欢,魏丞相似乎也真拿陶溪当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己。令他难以置信的一点是,陶溪夸夸其谈,对北方的见解与策略竟然得到了魏丞相与周大人的赞同。
他曾听周大人亲口所言,说是要将陶溪的建言献策禀报给朝廷。
他一个小小的县令如何敢言上达天听?唯一的可能便是魏先生了。魏先生跟他们一起去了府城之后便没有回来,只留下了口信,说是不日后就要进京一趟。
虽然没有说进京干什么,可算算时间,前世也基本是这个时候,皇帝重新召回魏丞相。然而魏丞相却一直推脱不应,直到两三年后方才接旨入朝执掌朝政。等他入朝之后,更是着力于解决北地边关事务。
当然了,前世陶溪并不认识魏丞相与周大人。这一世换了一个灵魂的陶溪会对此产生怎样的影响,现在还说不准。可他知道,魏丞相此次回京,必定是与陶溪有关。
他也问过陶溪关于这份建言之事,陶溪却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