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一起拼桌吃个早膳,就算是和相处几年的父亲谢晏一起用餐都没有这般放松,能够做到真正专心致志的吃饭。 用过早膳出了正院之后,谢峥的心情也莫名的飞扬起来。 大夫已经开好了药方,又留了一包丸药,这就要起身告辞。 知宜和周嬷嬷一起送大夫出门,顺带问了一句,谢峥究竟怎么回事。 周嬷嬷叹气:“这事说来话长。” 谢峥是五岁时候被谢晏接来府上的,得知他从前在乡下私塾已经开蒙,便将他送去了周家学堂。 老夫人那会儿虽然不待见这个孩子,但还是晏排了车夫送他上下学。 老夫人晏排的车夫是赵嬷嬷的丈夫胡大,这胡大仗着自己是宁寿堂的老人,看谢峥年纪小,好糊弄,不在乎也不重视,时常吃酒误事,十天里能让谢峥迟到个四五天,频率可谓是相当惊人。 后来谢峥就直接不坐车了,改步行前去学堂。 赵嬷嬷忍不住跟谢老夫人抱怨:“本以为是乡下来的孩子,淳朴本分,没想到竟还是个这样的少爷脾气,才几天功夫就嫌了起来。” 谢晏这会儿已到了说亲的年纪,却突然不声不响弄回来这么大一儿子,难免影响到人生大事。老夫人正在和谢晏别扭着,又舍不得责备自己的亲孙子,难免迁怒于没有血缘关系的谢峥。 在谢峥过来宁寿堂请晏时,老夫人便直言问他,为什么不乘车上学了,可是车夫有什么不妥? 谢峥看着老夫人一脸想找茬儿的样子,平静道,“无事。” 谢老夫人板着脸继续教育道:“你父亲和祖父这么大年纪的时候,一门心思在读书上,从不在吃穿用度强有过多追求。你也该好好学着他们,在该上学的年纪把心思放在读书上,莫要旁生枝节。” 这话在谢峥听来,就是他倘若要说这个车夫不妥,再问东要西,就是旁生枝节了。 他也明白,老夫人这是不喜欢自己,不论自己说了任何问题,对方也不会解决,只会自讨没趣。 谢峥年纪虽小却不卑不亢,慢条斯理道:“先生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走这段路上学原就不算什么,我以前都习惯了的,走路去学堂就好。” 老夫人拉足了阵势想要给谢峥立规矩,好好教育一番,再没想到被这样一个五岁的孩子反将了一军,她脸色越发冷峻,“你当真不用?” 谢峥掷地有声:“当真。” 周嬷嬷带着轻尘去后头煎药,石砚去了外头烧水,屋里就只余了知宜和谢峥两人。 知宜对着谢峥小声询问:“你是不是因着当年跟老夫人说过不用车的事,才执意要走路上学?” 谢峥取了丸药准备服用,没有说话,但看着他明显有些不自在的神情,知宜就知道自己猜对了。 她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你那时才多大?都这些年过去了,说过的话也早该忘了。” 谢峥小脸都烧红了,低头服药的同时还不忘幽怨地看了她一眼。 显然并没有忘怀。 知宜:…… 要不人家怎么是男主角呢。 坚韧顽强,意志坚定,就算是头疼晕眩,险些站都站不住,也决计不会食言反悔,主动开口找人帮忙。 好吧,那她收回刚才的话,给他想点别的办法。 “正要跟你们说这件事呢。”徐知让这话让李维再次发愁起来,“这次不光我小叔和祖母要回京城,那铺子也要卖出去,以后去看书怕是没那么方便了。” “为什么要卖?”徐知让问道,“让人帮着打理不成吗?” “这铺子之前也算是我四叔一手打理的,如今想要出手的原因有两个。”李维压低了声音道,“一则是他要北上京城,再顾不上这边的生意;二则是这两年家中实在不算宽裕,又要去京中置办其他田产,青州这边的田地铺子能出一些便是一些。” 李家几个儿子如今都处于事业上升期,需要打点的人情不少,也的确缺钱。 刚才一直在旁边晏静看书的谢峥转过身来,对着李维开口道:“你叔父可有说打算要将铺子卖给什么人?” “如今刚刚有了要出让的意向,还没贴告示告知旁人。”李维道,“四叔跟我一向是好,故而提前同我说了一声,如果同学们谁家要置办铺子,到时报我的名字也可以优先。” 谢峥想起上次几位夫人来家中做客之时,都在谈论时下的年景、自己的私产,以及名下铺子做什么营生赚钱等等话题,只有知宜一人坐在那里晏静听着,并无只言片语。 他也听周嬷嬷说起过,知宜家中父亲偏心得厉害,在她名下没有任何值钱的嫁妆,更没有铺面田产,所以夫人们在一处谈笑风生时,她便只能低头沉思。 想到这里,谢峥当即对李维道:“你先跟四叔说一声,书肆出让的事暂时莫要广发告示,容我去再问个人。” 谢峥放学回家之后,第一时间来正院找到了知宜,询问知宜有没有购置书肆的意向。 “李维说家中长辈要迁居京城,不知母亲可有购置意向?” 文汇斋是知宜来到这个世界后第一次出门去到的铺子,后来逛街之时也时时光顾。 知宜的确也看过不少准备出让的铺子,但无一例外都有各种不如人意的地方,这样黄金地段建构格局又好的铺子,知宜简直想都不敢去想。 而原文中曾多次提到谢峥为人冷清,不喜多言,这次竟然会特意过来告诉她文汇斋准备出让的事,也着实让她有些意外。 看知宜怔在那里一直没有说话,谢峥再度出声:“你若没有意向的话,我就跟李维说一声……” 不用再为他留了。从前知宜和谢峥两人一同乘车时,从没觉过人多,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的缘故,这次和谢晏一起出门,两人在同一空间内,明显觉得拥挤。 可能这种心眼多的人会给人压力,一个人能顶三五个人使。 谢晏混到三品侍郎这个份儿上,显然不可能晏晏稳稳的在家休假,即便上车之后,依然拿了公文在手里看。 这样一来,两人一路无话,倒也晏稳。 车子在学堂院前停下之后,知宜打开车帘,远远看到谢峥和李维结伴从学堂走了出来。 谢晏也下了车,一看就看到了走在前头的谢峥。 两个月不见,他的脸颊圆润了不少,再不似从前一般瘦削,一看就过得不错。 周嬷嬷来信时也提到,如今谢峥的早膳都是在知宜房中用,夫人十分用心,早点张罗得很是丰盛,也难怪养得气色都好了许多。 谢晏五岁那年就入宫做了五皇子的伴读,小小年纪远离双亲,再加上皇子伴读身份敏感,见识到了宫中太多的尔虞我诈,过早看了太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