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不知道如果没有她,谁能夺得魁首。 正说话的这一群人团团围着的,是英王妃的三女儿,骄纵跋扈的惠和县主。 秦知宜不想惹事沾身,带大家换了个方向走。 不料被人扭头看到,叫住她:“秦知宜怎么见着我们,也不打个招呼,仗着当了世子夫人,就有派头了是也不是。” 秦知宜回头瞅她们一眼,默不作声,还是一扭头就走了。 就是不想叫,不过是不叫人罢了,她们能拿她怎么样? 不爽就过来咬她呗。 第53章 秦知宜扭头就走的傲娇模样,把一群贵女都看呆了。 “她她她,她怎么这样?!” “也太无礼了吧,乡野来的粗妇都比她上台面。” “世子夫人是怎么当的,谢家人都瞎了眼了是不是还给她捧着惯着?” 她们的谩骂声尖锐,然而秦知宜一次头都没回,不当一回事儿, 更让人生气了! 三日时间一晃而过。 进了惊蛰这日的上午,破晓拂走墨色夜幕,但并无朝阳晖暖的色彩。这日是个阴天。 秦知宜拢着外衫立在窗边,仰头观望了一会儿。阴天也好,只要不下雨,今天的桃花涧之行就能正常维持。若下雨,山中泥泞,姑娘们精心准备的衣裙会染得裙边脏污。 有雨时,秦知宜从不会踏足任何不干净的场地,她看不得裙摆有任何污渍。所以在出发前,她默默祈祷了一阵,希望今天即使不晴,也不要坠下雨滴。 桃花宴从晌午一直到下午,时间充裕,所以秦知宜并未急着早起。起来洗漱之后,先到正房和母亲一起用一道丰盛的早膳,填饱肚子。 今天并非普通的出游,去桃花涧也不是为了吃那一餐宴席,所以另外半天里,秦知宜预计自己不会进食太多,为了避免饿着,她进了一碗鱼肉莲子羹、一个羊肉小包、豆沙小包,一碗十香什锦菜、一块桂花糯米藕。 秦夫人盯着女儿,稀奇道:“臻臻今日怎么胃口如此好?” 秦知宜咽着食物,摇了摇头。其实她什锦菜吃到一半就吃不下了,硬是劝着自己再填补了一些。 咽下口中结实的甜藕,秦知宜向母亲解释说:“怕长公主的宴上吃不饱,多吃点先垫着。” 在外赴宴,尤其是不熟悉并且贵人多的场合,席上不方便多多动筷,所以吃不饱是常有的事。谢氏并未多疑,点头认可:“是了,桑荷再带些糕饼给姑娘备着。”一旁的桑荷应了声好。 秦知宜并未告诉母亲,她要打动谢晏的事,怕母亲担心心疼她受委屈,所以只说因为宴席。实际上,若只是赴宴,吃不饱也没什么,但她还有计划要施行,所以不能饿着。 用罢早膳后,秦知宜抓紧时间回了自己屋里,她要重新梳洗、换衣、妆扮。昨晚睡前特地沐浴、洗发,今天只需简单净一净即可。 秦知宜专为赴宴准备的衣裳,不像之前爱穿的上儒下裙或裤,她特地把自己用祖母给的,高昌传过来的合欢粉色的鱼牙绸所制齐胸襦裙,拿了出来。 今日赴的是桃花宴,穿什么秦色,都不如穿与桃花近似的秦色协调。俗是俗了点,也可能与很多姑娘撞色,但是和景与人能互相映衬比起来,这些不妙之处无足轻重。 这想法,是那日秦知宜在看花神游行时就有的。她今天的扮美思路,就是把自己往山中桃花神的感觉上偏靠。 惊蛰这段时间,穿襦裙还是有些单薄,所以秦知宜还找了一件雪白的斗篷穿在外身取暖。她的斗篷多是象牙白、嫩黄、浅紫色类,少有这样洁如落雪的秦色。 秦知宜换好襦裙,再将斗篷系上,站在铜镜前反复地看。 果然没错,内里穿合欢粉,外面无论是配什么秦色,都不如雪白来得惊艳。仿若桃花涧里一夜落雪,红瓣白被,不染凡尘。 虽然这样配色很常见也很大众,但不影响它美得没有争议。秦知宜点头满意,不准备更换了。 清露见姑娘换好衣裳,已等在妆台前,摆好梳、笄,宝箱、妆匣:“姑娘,今日梳个什么样的发髻?姑娘今天似花神一般,不如梳个朝云髻或者百合髻那样华丽的。” “不。”秦知宜摇头,“发型不要太高耸,就梳个最寻常的小双环髻就好。” 秦知宜早有主意,既要打扮得像花神,又要尽量避免过于繁复精致,真像个花神。白斗篷粉襦裙已经够惹眼了,若她在人群中醒目得像个来游行的舞姬,恐怕会惹人笑话。 清露按姑娘的指示,没一会儿就梳好了未出阁的姑娘常梳的小双环髻。镜中的姑娘柔美清丽,并没有盛装打扮的痕迹。 秦知宜挑挑拣拣,只簪了两串蚕丝绒的桃花,戴上两朵对称的金桃花顶簪,既简单又活泼,与花神妆扮的艳丽繁复区分开。如此一来,简单的造型冲淡服饰的明艳感,美得既不费力,又不惹眼。 今天有明和长公主广邀,桃花涧中的人必定不少,与花神庙那天恐怕都相差无几。并且还有宴饮,这样一来,宾客之间的交流比花朝节要紧密得多。且还有很多官夫人在场,更要谨慎稳妥,不求万众瞩目。 不同场合不同应对,所以秦知宜决定,她只需要打扮妥当、出挑,但不能一枝独秀,过于显眼醒目。那样做,除了出名以外,不仅没有好处,还对她不利。她一个没有背景的商户女,要那么出众做什么呢? 秦知宜将自己一一打扮妥当,让丫鬟去禀告母亲自己要出发了。前面方才传了话,郑氏和郑云淑也已完备,只待出门。 谢氏见到女儿今天的妆造,从头到脚细细看了她两回:“怎么今天还没花朝节时打扮得隆重?” 当时,秦知宜为了能在花朝节上脱颖,不仅费了大量心思,和郑云淑、丫鬟们一起做了三双精巧漂亮的鞋,还和两位姐妹搭配了不同的秦色。她自己的束衣、罗裙、褙子,一应都是上好的衣料,织纹、绣功,无一不美。 今天也美,但和上次比起来,似乎没有过多的心思在里面。 母亲是个简单心善的人,秦知宜的心眼比她多。她挽着母亲,细细把缘由道来,谢氏一听,连连点头:“是呢,臻臻想得有理。今天的确与花朝节不同。” 两母女说完话,谢氏又叮嘱了秦知宜几句,诸如仔细小心,莫磕着碰着之类的话,而后送她去门前,目送她与郑氏一同乘车。 秦知宜今天要跟翁荣一起验帖入山,此前,两人已约好,翁家马车在南外城门观明门外等候。待郑家的马车到那里,秦知宜再下车,与翁荣一起。 她上车后,郑氏坐在中间,她与郑云淑一左一右坐着。郑氏看看秦知宜,再看看郑云淑,发觉两个姑娘今天都还算是日常的装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