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狼书屋 > > 娇养 > 分卷阅读12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122(1 / 1)

着也好看。并且郑云淑身高比她低半个头,穿上厚鞋底,高挑了,也显清丽。 郑云淑糊涂了,她不知道该怎么作答。庆朝开国已有五十三年,天下承平,民风开化。所以商市自由繁荣,民间享乐之风大盛,日常丰富。 马车进入观明门后,桑荷扶起车窗遮帘,一层檀色团花纹锦帷裳、一层薄薄竹笭,半掀半卷。秦知宜就借着这一隅流动的景色,探望皇城内外的风光。 在谢府马车领道之下,所行之路贯穿外城主道宝光大道、途经内城城南、城西。外城多为百姓起居地,路人熙攘、商铺栉比,民居集中、巷弄深深。 待进入广德门,步入内城地界后,杂碎的摊贩和集市逐渐少见。不仅道路变宽,屋宇楼阁都明显拔高,茶坊、酒肆、公廨,林立齐整。经营绫罗绸缎、珠宝香料的商铺门头齐整,井然有序。 秦知宜一路看来,并无羡色。她望着车窗外,徐徐同母亲议论道:“京城是宽阔森严一些,不过这坊市同我们仁定城主城里区别倒不大,甚至还平淡些。” “寒气未尽,当心冻着。”谢氏命桑荷放下遮帘,牵过秦知宜已经冻凉了的手来暖着,“皇城内一应都有规矩定数,自然不像仁定城中那般宽松。” 秦家经营珠宝首饰的银楼,豫州主城内就开了两家。经过多年修葺扩建,总店占了半条街,主楼高达四层。除了珠宝,另有绸缎、胭脂水粉的营生。背后更是有垦拓业做支柱,树大根深。 秦知宜从小见的都是大世面,京中寻常的坊市自然无法引起她心中波澜。不过,正如母亲所说,京中一应有定数,她也是懂的。这些商铺表面上看不够气派,实则不论是背景还是规格,都要比远地来得高。 越往内城,尤其是城东,越是勋贵云集。这些并不显眼的商铺,不定就是哪位高官或王侯府上的产业。因此不可小觑。 秦知宜倚在母亲身边,闭目听马车外不清晰的杂音,不知不觉迷蒙浅眠。 “这孩子……”秦父摇摇头,宠溺笑说,“真是心宽。” 内城要比外城更为辽阔,从城门处行至谢府门前,足用了两刻钟之久。 谢秉安虽年轻有为受重用,但论品级,不过是个正五品官员,在京中并不起眼。他的府邸落在城西,原先是个三进的宅院。两年前调任回京后,皇帝为彰爱重,赐金赐银,开恩允准扩建。谢秉安便将府邸西角,也就是挨着西角门处,霜花巷中,与谢府比邻的一座小院落买下,囊了进来。 如今谢府占地十几亩,与四进的院子差不太多,先迎姐姐一家暂住,是足够的。待秦劭买定秦家在京的家宅,修葺完毕,再搬挪出去。 马车停下不动后,浅眠的秦知宜察觉到变化,自然苏醒。 除了舅父舅母,谢府门口必有府中其他人并奴仆迎接,秦知宜坐正身子,从衣领逐步整理至袖口,由母亲和桑荷替她理发正簪,再补些妆粉遮掩面光。 收拾妥当后,哪里还看得出,这是一路舟车劳顿行了远路的人? 秦知宜最后踩着脚踏落地站定时,等候迎客的谢府一众人都有此恍惚。 秦家一家人都生得精致,寻常的举手投足都自成气韵。 谢秉安不如姐姐谢容华美貌,但当年高中榜眼的英秀之姿不知打动多少名门贵女。如今的谢夫人郑氏,也是托了其父对谢秉安有授业之恩的关系,近水楼台才得偿所愿。 更不论兼具了父亲与母亲二人优越之处的秦知宜,她往那里站定,哪怕不言不语,也并不低调。 郑氏的庶妹郑云淑,今晨梳洗打扮时,还望着镜中凤眼琼鼻的自己满意自怜了一番。此时见到秦知宜,胸中一股气泄了少许,腰不再挺直,肩也塌了下去。 她生得晚,年纪只比秦知宜大一岁,如今跟在郑氏身边,是一样为了亲事。 此前听嫡姐与姐夫不止一次商议过夫家甥女的婚事。两个适婚女孩在一处,有同样的筹谋,难免生出比较的心思。很难井水不犯河水。 秦知宜也注意到了人群中有一位年龄相仿,妆扮不俗的年轻姑娘。不过此时秦知宜的注意力在面前的谢府门楣,并未对她好奇。 秦府门头屋脊瓦兽,斗拱以青碧绘饰,这是六品以上的官员府邸才可用的规格。如此气派,是营生再大的商贾之家也无法享用的。秦知宜喜欢欣赏这样细致又特别的精工巧作,正如同她绘制的那些首饰纹样。 只不过,因为规格与等级森严,一些珍稀的宝石、有特别含义的图形。即使她拥有这些宝石,能将这些图案绘制得精妙绝伦,也无法完全地拥有它们。 这份遗憾,令秦知宜生出一股不同于常人的志向。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B?u?页?不?是?????????è?n????〇???5?﹒???ō???则?为????寨?站?点 她收回看向高处的目光,冲望着她的数十双眼睛淡淡一笑。秦知宜没有指望过依靠舅舅,更不说舅母。她有家境,亦有头脑,自己想要的,得靠自己争取。 此前已经见过舅母,无需再相认。郑氏为谢氏与秦知宜介绍她身后的家眷:“这是我家妹妹,郑云淑。这是我那不成器的儿子,谢韫皓。” 两人依次行礼唤过谢氏后,秦知宜便走上前,因她辈分小于郑云淑,她先行见礼:“小姨娘。”而后三人依次称呼相认。 年龄相仿的同龄人之间有辈分的参差是常有的,但落到人身上,总有拘束。郑云淑比秦知宜大一辈,同她说话的心理,难以像同辈人之间那样亲切。 郑云淑心中有计较,又提醒自己要端着不露怯,言行就略有紧绷:“你的宜,是哪一个字?” 二人的名字有同一个音,有此问倒也正常。秦知宜爽快地答了:“‘静女其宜’的宜。” 其余人面含微笑地注视着两位妙龄女儿初见交谈,尤其郑氏。两位姑娘都在谢府暂住,她自然希望二人能和睦相处。即便不能交好,也不要闹出不快来,给她添麻烦。 听了秦知宜的回答,郑云淑顿了顿,才应道:“我是‘月下无人更清淑’的淑。” 不过短短一句话,加筑了郑云淑的心防。 “静女其宜”出自《诗??邶风??静女》,这并不是一首高雅的古诗。文章表达了一名男子对女子的爱慕,油滑放浪,毫无内敛与修饰,难登大雅之堂。可秦知宜竟说得如此坦然。 郑家世代书香,郑云淑虽是庶女,但与嫡姐受的是同样的教引,自幼饱读诗书,才情俱佳。《静女》那样粗鄙的诗,她可念不出来。 再者,二人的名字有同样的音,她叫“淑”,秦知宜却是“宜”。这二者微妙的差别,令郑云淑生出一丝妒意。 郑氏觉察到气氛有一丝冷,出言缓和:“你们二人年纪相仿,无需厚礼,以名互称便好。”秦知宜作为辈分低的一方,所以这个话由郑氏来提刚刚好。 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