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话还没说出口,外头便传来了喊声。 “有财伯,春河哥。” 声音由远及近的,村子里头的江银田跑到了家门,气喘吁吁的,看见江有财和江春河都在家,略松了口气,擦了把额头上的汗,“你家快点去看看吧,张伯娘掉坑里头了!” 掉坑里头了? 江有财和江春河顿时一愣。 “娘咋掉坑里头了?”吴氏问询的话脱口而出。 “我听说是在村子里头被一群大鹅给撵,张伯娘赶紧跑,结果不小心给跌坑里头去了……”江银田道。 跟先前江有成家建编筐作坊时填的那个坑一般,江家村的坑不止一个,因为长久也没人愿意填坑,加上村子里头有个坑,等到夏天下雨的时候,坑里会有很多水,谁家养的鸭子,大鹅什么的,也有地方找食儿吃。 平日里谁家的雪,脏水啥的,也有地方去泼,所以大部分的坑也就保留了,且因为年前冬天里雪多雪大,家里头除雪往外运的,许多都把雪给倒坑里,今年春天也不够旱,这坑里头的都多少有些水,被鸭子或者大鹅给扑腾后成了满坑的淤泥。 而村中的大鹅,别管是谁家养的,那都是出了名的战力力彪悍,连村子里头的狗见了都得躲着走的主儿。 张氏被一群大鹅给撵,自然是要跑,这跑起来也就不看路了。 “还愣着干啥……” 好生生的一个大人,竟然还摔到坑里头去! 江有财觉得丢脸的很,急忙拽上江春河,去寻张氏去。 江春河一路上步子走的快,这心里头却是在犯嘀咕。 他刚才就说三房邪乎,不愿意跟三房沾边儿,这会儿这担忧就应验了? 江春河忍不住哆嗦了一下。 分明是阳春三月的天儿,硬生生出了一后背的冷汗。 ---- 这天儿进了三月后,天气越发暖和。 竹编作坊这里的学徒,有一半多已是可以结束学徒的生活,开始正式做活,计件算工钱。 还有几个因为手艺还不够合格,需要再等一等,但看这个架势,估摸着也就是个把月的时日,便可以赶上其他人的步子。 天气回暖,茶园开始忙碌。 晒茶叶所用的笸箩,凉席,还有采茶的竹篓按说都属于耐用品,不会时常损耗,但茶园这里得知竹编作坊这里能编防水的囊箧,便从作坊里订制了一批防水的竹箱,用来运送茶叶。 虽说这茶叶到时候会用罐子密封装或者用油纸包密封保存,但这些东西最终还是要装箱,方便运输。 既然都要用箱子,那就干脆用竹编的防水箱子,多一层防水,也能多一份保险。 这里的茶叶虽然称不上是顶级名贵的茶叶,却也因为这里河水清冽的缘故,滋养出来的茶叶清香十足,在中档茶叶里头颇为受人欢迎,利润比也十分可观。 所以周管家也愿意在这家伙什上多花上一些银钱,确保茶叶在运输过程中的品质。 而郑记那边,也陆续来了几个订单。 大都是装货的竹编箱子,有些要求简单结实能用,外表略粗糙一些也没关系,但是要价格够便宜。 ? 如?您?访?问?的?网?址?f?a?布?y?e?不?是?ǐ????μ?w?ě?n?Ⅱ???????5???????м?则?为?山?寨?佔?点 第85章 开窑 也有一些如同茶园那边要求的一般,要求精致防水且结实耐用,是用来运送布料、生丝一类的东西,给的价格也十分可观。 这些单子,或急或缓,数量上和交货时间上也都各有不同。 江米夏根据轻重缓急和单子的难易程度,在先后顺序,以及作坊里面每个人的能力,将单子简单做了分工。 任务具体到个人头上,再加上江米夏制定的绩效奖励计划,作坊里头做活的人做起活来精神十足,尽心尽力。 瓷窑那里,在朱永武的忙碌下,制作出了第一批的泥坯,在进行晒胚、蘸釉等工序后,置入匣钵,放入窑中,开始了第一批瓷器的烧制。 建造烧瓷的窑炉时,为了方便建造,确保较低的建造成本,在朱永武的设计和指挥下,建的是他也熟悉使用的馒头窑,这种窑烟囱不高,灰坑又深又大,对于烧窑时的技术要求就比较高。 火焰温度不好控制,窑内温度容易波动,若是把控不好的话,也就容易影响产品质量。 朱永武对此,心中也是略有忐忑。 尤其这还是他开始烧窑后,烧的第一批瓷器,是自己的希望,也是跟江家合作生意的第一个彩头,无论如何都得确保质量才行。 朱永武对此十分重视,在烧窑这一昼夜里头,几乎没有合眼,时时刻刻在窑炉这里盯着。 江有成一家看朱永武也是有些过于紧张,便将朱广泰先接到家里头住上两天,也让宋景韫和江米夏一日三餐的帮朱永武送饭食过去,顺便替朱永武忙活忙活,让他略歇一歇。 “永武哥放宽心,这一窑的瓷器肯定会烧的很好的。”宋景韫一边帮着朱永武往窑炉里头添柴,一边安慰道。 “那就借你吉言。”朱永武已是熬了一天多,一直在这么高温的窑炉这里呆着,眼睛有些发红。 “不能说借六姐夫吉言,是一定会没问题的。”江春雨在一旁搭话。 江春雨原本对捏碗,捏盘子就感兴趣的很,自这烧瓷的窑炉建起来后,他更是恨不得天天跟朱永武在一块,想着自己做上一两个碗盘的,到时候要朱永武给烧出来。 要是能端上自己做出来的碗吃饭,那该是一件多神气的事儿? 瓷窑能成功的话,往后朱永武一个人也忙不过来,是需要招学徒的,眼下有现成的学徒送上们来,朱永武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便教江春雨一些基础的东西。 江春雨学的快,也愿意在瓷窑这里帮忙,基本上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这里呆着。 这次朱永武第一次烧窑炉,他也自告奋勇,要全程陪朱永武一块看着窑炉。 见江春雨说的这么笃定,朱永武笑了起来,“你到是有信心的很。” “那是当然。”江春雨扬了下巴,挺了胸膛,话也是说的铿锵有力,“我六姐夫的嘴开过光,最是灵验了。” 还有这种事儿? 朱永武略愣了一下后,接着笑了起来,“那就托你六姐夫的福了。” 不过也只是当江春雨小孩子说的玩笑话而已,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窑炉中的火,燃了足足一昼夜的时间。 依朱永武的经验来说,这些柴品质一般,又是新窑,在烧制的时候有些控制不大好火候,这次烧出来的东西,能有一半左右的合格品,就算成功。 且合格品里面,品质估摸着也是不大高,顶多就是拿到镇上的铺子卖个中等的价格而已。 不过朱永武盘算过,即便是这样的话,整体算下来,应该是不亏钱的。 第一次烧窑,能不亏钱也算可以。 抱着这样的心态,在忐忑不安的心情中,等窑炉晾了足足两日后,将里面的匣钵一个一个搬出来。 江米夏和宋景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