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江春雨也在一旁帮忙。 待所有的匣钵都端了出来,摆放了一地后,朱永武深吸一口气,打开了身边最近的匣钵。 是一个十分寻常的纯釉乳白色的瓷碗。 平整光洁,釉质均匀,色泽度好,声音脆且亮,形状上也没有变形,不显眼处,略有一两个因为缩釉产生的针孔。 整体来说,品质不错。 “上等品。”朱永武有些兴奋,招呼江米夏他们一起打开剩下的匣钵。 第一次烧窑,数量和种类都不算多。 大、中、小号的碗,一共有七十个,瓷盆有二十多个。 查看之后,上等品占了六成,中等品两成,次等品一成,还有一成是出现裂缝的的失败品。 成品能占九成,且上等品能占六成,这简直出乎朱永武意料! “看我说吧,一定能成的。”江春雨笑嘻嘻道。 “是是是,你说的都对。”朱永武这会儿也是高兴的很,将那些瓷器都规整了一番,接着跟江米夏商量去卖瓷器的事儿。 先前合作的时候两边各有分工,朱永武这里负责窑炉这里的大小事务,而销售的任务则是在江米夏的身上。 江米夏这边的意思时,不必去摆摊散卖,而是直接寻求靠谱的合作销售商,看似要量大价低,但这样的话,他们可以专心制瓷、烧瓷,不必过于操心销售方面的事情,也不必担心大量库存问题,反而是更有账算。 朱永武不太懂售卖上的事儿,也觉得江米夏能将竹编作坊那的生意打理的妥妥当当,在这方面是颇有经验的,便全权都交给江米夏来做。 江米夏在当天下午时,便和宋景韫一起带了些瓷器到镇上,寻找镇上最大卖瓷器的铺子,赵记。 赵掌柜是个长年经商之人,几近四十岁,为人老成,做生意也颇为本分,在镇上也算声明在外。 得知江家村建了一个瓷窑,且江米夏便是来卖瓷器的,赵掌柜急忙领到了后院里头,端上了茶水。 “别说咱们镇底下了,就这方圆几个镇子,都没有一个正儿八经地瓷窑,再往远了说,也就县城北边有一两个,不过成品质地实在一般,大都是十几二十多文钱一个的粗瓷,也就顶多是家用,连待客都拿不出手的,咱铺子里头卖的各种瓷器,那都是从旁的县城,乃至府城过来的。” 第86章 正确的决定 赵掌柜道,“你们建个瓷窑,这生意眼光是不赖,不过生意能不能做得好,得看你们烧的东西品质咋样了。”w?a?n?g?址?f?a?b?u?y?e???f?μ???ě?n?????????????.?????? “那赵掌柜便瞧一瞧品质,定一定价格?” 江米夏将带来的瓷碗和瓷盆都拿了出来。 赵掌柜瞧见桌子上摆的东西,眼前顿时一亮,忙拿起来仔细瞧。 看看这个,瞧瞧那个,摸一摸完璧厚薄,更是拿手指弹了一下,仔细地去听音儿。 “不赖。”赵掌柜点头,“细瓷里头算做工不错的,这碗形也好,一个能上一百文,瓷盆的话,更贵一些。” “看你们这瓷窑师傅手艺应该不赖,这样吧,这一窑出了多少东西,你也都拿过来,咱们定个价。” “成。”江米夏跟赵掌柜约定好明日将瓷碗和瓷盆都送过来,看货订价。 而第二日时,赵掌柜这里,一共收了江米夏七十八件的瓷器,最终结算的金额是十两银子。 刨去釉料,烧柴的成本,利润有五两,朱永武这里按照三成的利润分到了一两五钱银子。 从开始制作泥胚到最后开窑,差不多经历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半个月里,朱永武赚到了一两五钱的银子,还是在第一次烧窑,数量不多的情况下。 如果等以后熟练起来,这一个月基本上可以赚上五两左右,若是往后瓷窑扩大,再收些学徒的话,那就更多…… 一年赚一百两银子,似乎都变得没那么遥不可及。 想想从前在朱家村自家瓷窑做活时,每天也是忙忙碌碌,甚至还要被责骂不休,一个月才只有三百文的工钱…… 朱永武越发觉得,当初离开朱家村,到现在的江家村落户,是再正确不过的决定。 这批瓷器收拾完,朱永武便开始继续忙着制胚。 江春雨在一旁打下手。 上次烧窑时,江春雨央求着朱永武把他做的海碗和盆都放进去烧了烧。 从制胚到蘸釉,再到最后放入匣钵,虽然是在朱永武的指导下,但也都是江春雨独立完成的,而最后的结果是得到了两个中等品。 第一次做,便能成功,还是中等品,已是十分不错。 用朱永武的话来说就是,比他小时候做的强多了。 这让江春雨得了极大的鼓舞,把自己做的海碗和盆搁在家里头时常跟小伙伴们炫耀一番不说,更是越发地用心跟着朱永武学烧瓷的活计。 而朱永武,也颇为喜欢江春雨的性子,也觉得他肯学,学的快,学的好,所以也十分愿意带他。 于是,在没有十分严格的拜师仪式的情况下,朱永武和江春雨两个人,已是以师徒身份来相处。 这次烧窑,根据江米夏和赵记那洽谈的订单,需要多烧些盘子,而且是釉下彩的盘子。 这样的话,就需要在胚体晾晒好,还不曾上釉之前,绘制上图案色彩,蘸釉时以白釉或浅色釉,一次烧制成,出来的瓷器,图案颜色不掉,经久耐用。 釉下彩多了工序,麻烦许多,但相应的,得到的报酬也会更高。 只要能多赚钱,往后让朱广泰过上好日子,朱永武是不怕麻烦的,只领着江春雨在瓷窑那忙活。 竹编作坊这儿,也是越发的忙。 作坊忙活,货也是不断的往外送。 郑记这里的单子多,只能先紧着急的送。 江米夏这日便和宋景韫一同,先把这一批所要的防水的竹编箱子给送过去。 因为要去县城,宋景韫高兴了一路。 年后单子来的晚,且前段时日江米夏他们都忙着帮朱永武筹建瓷窑的事儿,许久都没带他出门溜达了。 宋景韫还挺惦记县城的热闹,还有各种各样好吃的东西。 江米夏也知道宋景韫完全小孩子心性,也知道他实在是闷的久了,便由着他在县城里头东张西望,若是看到喜欢的吃食或者玩意儿什么的,便买下来。 甚至为了能陪着宋景韫在县城里头好好的溜达一会儿,多买些小赘婿喜欢吃的吃食,让赶车的几个人去吃个晌午饭,他单独和宋景韫一并去旁出逛。 春日里,豌豆黄,马蹄糕是时令的东西。 街头还有卖带肉沫,吃起来香喷喷的油酥饼,大老远就能闻到香味,而且还是两面金黄的水煎包…… 宋景韫肚子里头的馋虫被勾了出来,看到哪个都想吃。 江米夏干脆都挨个买了点,两个人一边走一边吃的,全当做晌午饭了。 就这么一路逛吃逛吃的,江米夏瞧见前面突然热闹了起来。 “前面这么热闹?”宋景韫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