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宗策折服,还反过来为他说好话,劝柔姬不要与宗策作对。 后来宗策被处死后,尹昇召他来询问,说宗策究竟有没有反心,苏成德在回答前,先跪地请求尹昇放过宗策的家人。 尹昇答应了。 然后苏成德沉默片刻,说有。 这则故事在各个版本的野史中广为流传。 正史却对此讳莫如深。 后世有学者据此提出了一个饱受争议的观点: 他认为,宗策从来不是什么誓死不贰的忠臣。 世人对他多有误解,其实宗策是个很擅长谋略的人,打仗也好,政斗也罢,他都能游刃有余地应对,所谓的“刚直孤臣”都只是后世人对他的美化想象。 证据是史书记载,宗策最受重用时,还有人参过他是“媚上之臣”。 这位学者大胆猜测,宗策匆忙赶回新都,很有可能是为了联系京中旧部造反,只是棋差一着,没想到魏邱居然会和平日里水火不容的丞相柳显联手,所以被人先下手为强了。 否则以尹昇后期那暴虐的脾气,如果不是找到确切的造反证据,哪怕有柔姬求情,他也绝不会对此事轻拿轻放。 不少崇敬宗策的人对此观点大加抨击,认为他纯属胡说八道。 殷祝便是其中之一。 他承认这人说的有部分正确,所谓兵不厌诈,偶像熟读兵书,有勇有谋,肯定不是什么不懂得变通的老古板。 但他一百万个坚信,偶像绝对不会反! “这宫里真正能说得上话的人是谁,你心里清楚就好。” 眼见着他走神沉默的这一会儿功夫,苏成德脸上已经冷汗涔涔,殷祝中断思绪,见好就收,只淡淡提醒了他一句。 他拒绝了苏成德递来的手炉,“朕不冷。对了,下朝后你再叫太医过来一趟,朕这两天总觉得五脏六腑烧得慌。” 苏成德领命离开,却忍不住在心里嘀咕: 这数九寒天的,人都要冻死了,陛下怎么就不怕冷呢? 殷祝也觉得奇怪。 但他不觉得这是什么大毛病。 不怕冷多好,他最讨厌冬天了,穿着厚厚的衣服,跟个狗熊一样;人也懒怠,恨不得一天二十个小时都窝在床上冬眠。 正胡思乱想着,轿子停下了。 “陛下,到了。” 殷祝猛地回过神来。 他望着前方那飞檐斗拱的庄严大殿,心中也有些没底。 下轿子前,还好生纠结了一番是先迈左脚还是先迈右脚,腰板要怎么挺才比较有气势。 但真当殷祝坐到那万人之上的位置上,听着朝臣们向他山呼万岁时,满脑子想的却都是自己写在文里的桥段: “只见宗策大步走到龙椅前,劈刀斩下……” “狗皇帝死不瞑目……” 不怎么狗的皇帝陛下摸了摸自己发凉的脖子,冲下面道:“众爱卿平身吧。” 他环顾一圈,并未在人群里发现偶像的身影。 也对,偶像现在才是从八品,进不了大殿。 七日未上朝,大臣们表现得十分积极,各种马屁关心听得殷祝头昏脑涨。 一开始他还能装模做样地敷衍,后面就直接鼻孔出气,“嗯”上两声,代表自己听到了,你丫赶紧闭嘴退下吧。 “陛下,”一位年轻的朝臣站出来,红着眼眶道,“陛下龙体欠安,臣这几日在家夜不能寐,茶饭不思……” 殷祝听得腻烦,心道这大夏果真迟早完蛋。 连年轻人都是满口官腔,马屁拍得轰隆震天响,尹昇又是个脑袋不清楚的,谁还能说实话?谁还敢说实话! “行了,有事说事,无事就退下吧。” “……是,”那年轻人噎了一下,随即又深吸一口气道,“臣以为,应效仿先皇,建万寿宫为陛下祈福禳灾。” “多少钱?” “啊?” 殷祝撑着下巴,心平气和地问道:“建这个宫殿,要花多少钱。” 那人愣了一下,毕竟尹昇可是从来不考虑这种问题的,只要大臣们的建议对自己有好处,他向来有求必应。 他试探着说了个保守的数字:“约莫,几十万两银子?” “几十万两,也不多嘛,”殷祝随口道,“那就这位爱卿你掏了吧,朕承你的情,等建好了给你记头功。” “……可陛下,臣一年的俸禄才不过几十两。” 殷祝冷笑一声:“那你告诉我,这钱谁来掏?北边虎视眈眈,大夏国库的钱,可不是用来干这个的。” 那人沉默片刻,什么都没说。 只是冲殷祝行了一礼,退回了朝臣队伍里。 周围一众大臣们听到殷祝的话,表情也都十分奇异。 平日里陛下拿国库钱为自己谋私,简直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怎么如今又换了一套说辞? 他们想破脑袋也猜不到皇位上的已经换了一号人,只觉得这年轻后生兴许是不知何处得罪了陛下。 至于什么“北边虎视眈眈”的借口,都是狗屁。 除非万不得已,他们的这位陛下,是绝不可能花银子和北屹打仗的。 殷祝看着他们的表情,压下心中的无名火,耐心问道:“诸位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比如,北屹?” 众朝臣一片寂静。 须发花白的兵部尚书慢吞吞地上前一步。 “启禀陛下,边境近来并无异动。” 如果不是知道史书记载,一月之后北屹大军就要再度南下叩边,殷祝就真要信了他的鬼话。 “但朕有确切消息,说他们有动兵的打算。”他说。 兵部尚书掀起眼皮:“陛下这消息,确切可信?” “千真万确。” 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嗡嗡议论声。 大臣们怀疑居多。 但言辞之间,都对北屹颇为忌惮。 几名武将眉头紧锁,脸色难看,估计是很清楚朝廷在对北屹战事上的一贯窝囊作风。 其中一位站出来道:“陛下,屹人狼子野心,若真开战,万万不可掉以轻心!须得提前准备,小心应对才好。” 殷祝点点头,说他准备提拔几个将领,叫人拟了几个名字出来丢给大臣们讨论。 这些将领就是他留给宗策的班底,年岁履历各有不同,但都是经由历史证明过的忠臣良将,不少还是宗策在禁军中的同僚、下属,保管偶像一用一个顺手。 但里面没有宗策。 殷祝打算等北屹来犯、宗策主动毛遂自荐时再任命他,免得偶像多想,还以为他在搞潜规则呢。 至于旁人的那些非议…… 殷祝对他干爹有无比的信心。届时,战绩自会说明一切。 商讨结果出来后,殷祝瞥了一眼,便痛快地点了头。 “皇兄,臣弟还有一事。” 祁王上前一步,恭敬道:“母后生辰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