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狼书屋 > > 朕与将军解战袍 > 分卷阅读4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分卷阅读45(1 / 1)

至敢骗皇帝一个鸡蛋在宫外卖十几两银子,忽悠得皇帝都不敢轻易吃鸡蛋。 真正的穷苦百姓,他们平时吃的是什么?战争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 以及,假如在战时要保证一家人不饿死,一年最起码的口粮是多少? 王朝末期多出昏君,正是因为他们距离普通百姓的生活太远了,远到甚至无法想象,穷的细节究竟有多惊心动魄。 晖城之战,已经是大夏走向灭亡前,打得最成功、最漂亮的一场战役了。 再往后,即使宗策创立神机营和血铁骑,多次在与战场上获胜,还指挥士卒在当地屯田种粮,自给自足,也无可避免地因为大夏内部腐化、国力衰弱等等原因,战况一次比一次惨烈。 据统计,天佑五十年至兴和七年,短短十一年间,大夏人口数量便锐减至原先的三分之二; 待到宋千帆病逝,人口更是只剩下了天佑五十年的三分之一不到。 也就是说,即使按照最保守的计算估计,也足足有八千万人死在了这场王朝更迭的血腥战役之中。 所以,殷祝想,他必须要去前线亲自看看。 比起派遣监军,他这个皇帝亲至,干爹总不会再将他拒之门外了吧? 当然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就算前期做了一系列筹备,也得秘密行事,早去早回才行。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殷祝用期待的眼神望着东风:“爱卿,你会帮朕隐瞒好的吧?对吧对吧?” 宋千帆张了张嘴,欲哭无泪。 “陛下,您是不是对臣有什么误解?”他颤颤巍巍地指了指自己,“以臣如今的官职,在朝中都说不上什么话,这种事情,您还是找阁老们来商议比较好吧?” 殷祝撇嘴:“他们肯定不会同意的,而且朕才不想面对一张张痛心疾首的老脸,看了就糟心。” “陛下,臣的命也是命啊!” 殷祝笑起来:“你放心,朕此次出行严格保密,不会有太多人知道的。朕会以闭关修行的理由宣布罢朝五日,你帮朕盯好几个新都几个关键人物就行。” 宋千帆自暴自弃地叹了一口气。 “陛下说的,是哪几个?” “祁王,唐颂唐阁老,殿前指挥使……”殷祝摆着手指头数,“哦对了,还有你的老丈人王存。” 宋千帆:“……陛下就不担心臣故意走漏消息?” “朕一向相信自己的眼光,”殷祝轻描淡写道,“宋爱卿,别人说你窝囊,但朕一直觉得,你只是把什么事的后果都看得太明白,所以才会动不动就退缩。” “大部分人承担不了责任,就会甩锅赖账,但你不会;你一旦做出选择背上这份责任,哪怕抗不了,也要扛到死。” 这番话其实不是殷祝自己说的,而是后世一位历史教授在上公开课时,给观众们讲解一首古诗词时做出的注解。 那首诗,就是大夏亡国后,宋千帆在宗策墓前下马题下的千古名句。 宋千帆目光怔忪地看着殷祝,眼眶渐渐红了。 一滴热泪顺着他的脸颊滚下。 这一刻,他从未有过如此强烈地理解,何为“士为知己者死”的壮怀! “陛下!” 他坐在座位上,很窝囊地呜呜哭着,一边用袖子擦眼泪,一边还不忘向殷祝谢恩,“臣一定尽力为陛下周全!只是您真的真的不能把青琅也一同带去啊,会出人命的!” 殷祝疑惑道:“为什么?” 宋千帆支支吾吾半天,吸了吸鼻子说:“不知道陛下您有没有听过一句话,所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殷祝:? “臣的意思是,迎新送故是常事,但可以用稍微委婉一些的方法。” “这什么跟什么?”殷祝皱眉,“有话你就直接讲,不要弯弯绕绕的。” “……臣觉得宗将军会介意您把戏子带到他军中。” 这的确够直接了。 但殷祝有他自己的想法。 他甚至还很自信地说道:“青琅和其他戏子不同,或许宗策不这么想呢?” 好吧,没救了。 宋千帆在心中为失宠的宗将军默哀了一秒。 * 又是一夜攻防战。 “屹人撤军了!屹人撤军了!!!” 硝烟弥漫的城头上,陷入一片死寂。 随后,爆发出了一阵震天的欢呼声! 作为宗策的亲兵,赵大把手中沾染了无数鲜血、已经变得滑腻钝迟的砍刀丢到地上,和周围同样不敢相信他们真的胜利了的士卒们一样,含着泪,仰天大吼了两声。 多少年了? 多少年了! 他们大夏人,居然也能有打退屹人军队的一天! 赵大环顾一圈,不顾自己受伤的肩膀,挤出人群,找到了不远处指挥着他们打赢了这场胜仗、正举着千里眼眺望克勤大军动向的年轻将军。 守城战打了整整三天三夜,他也在城头待了整整三天三夜,一直没下过前线。 最多只是在攻势稍缓时,靠在城垛上就这凉水啃两口干粮,闭目歇息片刻。 男人身后的赤红袍子已经被鲜血浸透,却在朝阳的照耀下更为夺目。 赵大眼眶滚烫地想,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他们大夏的英雄!! 他小跑过去,正要向将军报喜,就听当事人用沙哑的声音说道:“撤军只是暂时的,克勤绝不可能就此善罢甘休。” 十几个小时未进水米,作战指挥,他的嗓音已经变得嘶哑难听。 但语调仍旧沉稳有力:“通知下去,哨兵保持警戒,先打扫战场,随时准备迎战。” 赵大神情一肃:“遵命!” “不过将军,这边俺们来收拾就行,您先回去睡一觉吧。”他憨笑道,“就连防守的都换了两拨人,您是将军,还一直陪着俺们,太辛苦了。” 宗策:“你先去安排,不必管我。” “哦?哦。” 赵大乐呵呵地跑远了,一边跑一边美滋滋地心想,自己运气真是好,摊上了这么个为他们着想的好将军。 虽然打仗辛苦了点儿,但是有这样的将军,自己说不定还能活着回村里,拿着将军发的钱孝敬爹妈娶媳妇呢,还有两个弟弟,也能吃上一口饱饭了…… 宗策望着赵大远去的背影。 眼前一闪而过的,却是那年赵大浑身浴血倒在战场上的模样。 还有他带着人去城东征兵时,那户不蔽风雨的茅草屋里,颤颤巍巍走出来的一老一少。 那老妪自称家中有三儿,二子皆战死,前些日子朝廷来征兵,又把她年过花甲满头白发的丈夫也带走了,她在家中日夜哭泣,把眼睛哭瞎了一只,剩下的一只也看不大清楚了。 跟在她身后的,是家中仅剩的、也是最小的儿子。 今年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